
Snap Inc.於美上市。(資料圖片)
賣相機,招股價每股17美元,上市首日高開四成一,最高見26.05美元,收市全日升四成四。假如我是證監,怎樣看呢?
不用看,因為Snap Inc.上市的S-1文件開宗明義:This is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of shares of non-voting Class A common stock of Snap Inc.沒有投票權,即不符證監會多年堅守的同股同權原則。儘管最近有風聲開綠燈研究新版引入同股不同權,證監一連幾星期犁庭掃穴煞停4隻創業板新股上市,更勒令一隻掛牌半日的新股停牌,原因不離質疑欠缺公開市場新股圍飛炒上,因此讓股份上市不符合公眾利益。然而,甚麼的股份、怎樣的股價才符合公眾利益呢?
剛在紐約交易所掛牌的新股SNAP上市時披露多項風險因素。以下幾項我認為值得與大家分享:
•我們一大部分收入來自廣告收益。如我們不能吸引新廣告客戶、失去現有廣告客戶、或現有廣告客減少廣告支出,都會嚴重影響我們的業務。
•由於我們兩位創辦人控制大多數有投票權的股份,他們將擁有所有股東決定權。今次發行的A股普通股沒有投票權,因此將不會減少我們創辦人的投票控制。
•我們以往有經營虧損,在未來可能續虧損,甚至可能永不賺錢。
•據我們所知,從未有其他企業在美國首次公開招股時,只發行沒有投票權的新股,故此我們不能預測這樣的資本結構和集中控制對公司股價及業務會有甚麼影響。
結果,繼首日上市升了四成四後,SNAP股價在第二個交易日再升一成,到第三日卻調頭倒跌超過一成。被炒上炒落之際,不少分析員紛紛討論市場嚴重高估SNAP,沒有水晶球,天曉得其股價何時大跌,損害公眾利益。
我想帶出的是,證監會及聯交所於兩個月前就有關創業板股價波動發表的聯合聲明,引用了一些數據比如「在2015年上市的所有創業板股份的首日股價升幅平均為743%,而在2016年上半年上市的創業板股份的相應升幅則平均為454%。相比之下,主板股份的升幅分別為5%及15%」。對金融市場稍有認識的朋友卻知道,IPO招股價偏低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以美國為例,九十年代抑價平均約一成半,九十年代尾升至逾五成,2000年後又再次回落至一成多(另外新興市場的抑價普遍更高)。
我們創業板新股的首日升幅當然比美股的平均高,但高出多少才算有問題呢?掛牌半日便遭停牌的新股駿傑(8188),據稱證監會認為股份似乎沒有公開市場。我要問,一早懷疑全配售上市沒有公開市場,何解當初批准上市,或索性不容許全配售?不是一早懷疑的話,短短半日內證監憑甚麼作此判斷?憑駿傑半日內股價升了5倍?是否升少過某百分比才似乎有公開市場?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聲譽着想,我希望證監會的朋友對我的提問不要像Snapchat般「閱後即焚」。
作者為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及資訊經濟計劃附屬學者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