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克蘭局勢急速升溫,速度之快,實在始料不及。歐美國家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規模與日俱增,勢必對全球金融市場和經濟帶來重大的衝擊。
我們在兩周前的文章已經指出,衝突一旦升級,國際商品供應(包括能源、工業用金屬及農作物等)會更為緊張,商品價格進一步上升很可能再刺激通脹升溫,並拖累經濟復甦前景。
衝突升級初期,歐美對制裁俄羅斯的立場並不完全明確,但隨著烏克蘭局勢進一步發展,美國、歐盟、英國等達成共識,將多間俄羅斯主要銀行從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系統中剔除,意味俄羅斯不能透過SWIFT進行主要國際貿易活動及外匯兌換等。七大國亦凍結俄羅斯央行的資產,連一向採取政治中立的瑞士亦加入制裁行列,近乎完全截斷了俄羅斯連接國際金融市場的能力。
重量級的制裁或會將俄羅推向經濟危機。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兌美元已創歷史新低,當地股市本周要暫停交易,銀行亦出現擠提,通脹或將大幅惡化。俄羅斯要將利率由9.5%倍翻至20%,並實施外匯管制,禁止外國投資者出售俄羅斯的資產。
西方國家在2014年亦曾經威脅將俄羅斯逐出SWIFT,當時俄羅斯的財政部長Alexei Kudrin估計,制裁可能令俄羅斯GDP在一年內減少5%,因此成立自己的金融信息系統SPFS,不過截至去年,系統大約只有400個用戶,仍然未成氣候。
此外,人民銀行與俄羅斯央行簽署百億美元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令中俄兩國可向企業提供流動性,同時,部分俄羅斯銀行亦已加入中國開發的支付結算系統CIPS,都被視為「Plan B」。
據俄羅斯央行數據,截至去年6月,俄羅斯有約13%外匯儲備,為中國資產,規模約770億美元,當西方國家凍結俄羅斯資產,俄羅斯或能暫時靠出售中國資產以維持流動性,但此舉能應付俄羅斯多長時間的外匯需要,暫難斷定。
俄羅斯近年在國際經濟和金融的重要性已逐步下降,若按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國內生產總值,俄羅斯的產出只相當於中國內地不到兩成;俄羅斯股票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比重也只有約3%,而中國股票比重則達32%。在這些層面而言,俄羅斯危機對全球經濟的直接影響未必太大。
不過,目前的事態刺激市場避險氣氛急升,令國際上的金融狀況(financial conditions)收緊。不少國際金融機構,或多或少投資或有提供借貸給予俄羅斯,要關注會否導致個別金融機構出現困難,從而引起金融市場上更大的動盪。
能源價格急漲以外,不少石油或國際企業宣布會撤出俄羅斯,德國中止從俄羅斯增加輸入天然氣的「北溪2號」項目,不但加劇俄羅斯經濟萎縮壓力,更可能長遠影響歐洲以至全球的能源版圖,對經濟的影響或許更為深遠。
短線而言,若國際金融狀況有進一步收緊的憂慮,聯儲局本月中的議息會議或會「減辣」,加息幅度由原本市場估計的50基點減少至25基點。雖然美國或與盟友聯手向市場推出石油戰略儲備,紓緩油價上升壓力,但短期而言油價保持高企的狀況應難有明顯改善。
|本文所載資料為大新銀行或其聯屬公司(「本行」)之觀點,截至本文日期,本行相信相關資料來源乃屬可靠。投資涉及風險。本行對任何數據或預測的準確性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保證。本文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建議、要約或招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