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銀行借貸會看借貸人的經驗及歷史背景等條件。 (資料圖片)
1.0憑關係時代
2.0靠經驗時代
3.0重志氣時代
與友茶聚,他問我:「我要登報紙聘請一名經理,究竟要求他有多少年管理經驗才恰當呢?」
聽來,我馬上知道他是企管2.0時代的精英,因為他請人重視工作經驗。
幾十年前,企管1.0時代——憑關係時代,企業招聘經理,一般不假外求,而是從家爺仔乸中挑選,要找個信得過的人來把關。所以,就出現了很多二世祖型的經理,雖然無料到,但因為他爸爸是老闆,就坐上經理位。在此時代,老闆大權在握,經理只是分擔管理職務,實際沒有生殺大權,所以無料到亦不會帶來甚麼後果。也有不少企業因為用人唯親,導致管理不善,相當普遍。
到八十年代後,市場競爭愈演愈烈,企業於是要提升競爭力。不少企業明白用人唯親害處,終於肯大開中門,在外招聘管理人員。企管2.0時代——靠經驗時代,意思是企業外聘管理人員時,都會查問經驗,喜歡僱用業內精英,認為有經驗的人員不需要經過培訓,馬上可以手到拿來用得著,經驗就成為通行證,有經驗就有前途。
當然,這種做法是會比用家爺仔乸來得有效,至少來應徵的人可以有一百幾十個,總比從少數親屬中挑選,命中率更高。
但是到了近十年,情況有所改變了,開始進入企管3.0時代——重志氣時代。我們看見很多初創企業的創辦人,都是後生仔女,毫無工作經驗可言,更遑論管理經驗。就是他們憑著志氣、魄力,打不死精神,竟然可以創出一番事業,令人刮目相看。他們之間沒有親屬關係可恃,也沒有工作經驗可憑,全靠自己的品格,結合志同道合者,再找來創投基金就可以起家。而且,冒起速度比傳統企業快一百幾十倍。
由此可見,創投基金與傳統銀行對人才的定義很不相同。銀行看的是過去,要看借貸人的經驗及歷史背景,從而判斷他們的成功機會有多大,才決定借或不借。但創投基金看的是未來,有實力者,已經成功;有潛力者,才是未來之星。所以,經驗不足時,要看的是創辦者的品格有多高,其中包括志氣、毅力、魄力、魅力,這些就是人才的基本素質。
畢竟,創投基金在屢敗屢試下,經過積累多年的智慧,已摸出了鑑別素質的方法。一批讀書不多,也沒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竟然可以憑藉他們的抱負和說服力,就獲批一千幾百萬元來創業。
企業可以借鑒創投基金的思維方式,用人時切忌近親繁殖,以免愈生愈鈍。亦不要太過相信經驗,因為在創新的年代,經驗只會複製過去的得失,而不會衍生未來的成敗。框框愈少,限制愈少,創意愈多,在未來肯定大派用場。
所以,我奉勸我的朋友,刊登招聘廣告時,不用要求有管理經驗,只要對方是人就可以了。乎有志氣者,則萬夫莫敵也。
Paul sir話齋:老派思維只講關係,用人唯親無以為繼,轉求經驗杜絕流弊,追求志氣越趨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