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1-09-24 08:00:00

身故保障存缺口 港人值得關注

分享:

香港保險市場發展成熟,保險密度(人均保費)及滲透率(保費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皆高踞全球首位,但事實上,港人偏重儲蓄及投資型保險產品,一些不可忽視的保障需要卻未能充分滿足。

據保險業監管局(保監局)早前統籌首份《保障缺口「身故風險」研究》報告,目的是量度家庭中最重要的勞動人身故對受養人的影響。結果顯示,於2019年,香港身故風險保障缺口整體規模約為6.9萬億元,相當於每名勞動人口平均190萬元,又或是其年薪5.7倍的保障缺口。換句話說,假如家庭支柱不幸早逝,家庭淨資產並不足以令至親維持原來的生活水平。據宏利去年理賠統計數據,共批出逾9.3億元身故賠償總額,數額雖然可觀,但平均每宗賠償額大概僅37萬元,香港生活成本不輕,假若家庭失去經濟支柱,這個賠償水平或許並不足夠為家人提供財務保障。

身故風險保障缺口的計算並不難,即是「保障需要減去可用資產」;只要將預期的生活開支以及家庭負債(如未清償的按揭)減去總資產及壽險保障額即可。保監局亦提供網上簡易評估工具,供大眾分析自己的身故保障需求。

要收窄身故風險保障缺口,除了長時間積累及增長資金外,壽險產品的效用亦不容小覷。保監局指,相比其他金融工具,壽險的槓桿作用令最終賠付可達已繳保費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可更快、更有效地填補保障缺口。此外,愈早投保,保費一般較平宜,而且因身體狀況而調高保費甚至被拒保的可能性亦較低。

adblk6

隨著人口老化及公眾健康意識增強,近年保險的需求和認知不斷提升。但不少人在購買人壽保險後,都會放在一旁,未必會再去檢視保障水平。其實,隨著人生進入不同階段,保障需求亦會不斷變化。精明的投保人應該定期審視保單組合,務求為自己及家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作者為宏利香港及澳門首席行政總監戴明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