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上證綜合指數盤中下探2,990點,回補了上周一上漲產生的跳空缺口,這意味著,市場已經徹底消化了G20大阪峰會的利好。此外,從上周的交投狀況看,成交量一直未能有效放大,也表明多數投資者並沒有因為這場預期中的雙方首腦見面而改變原來的策略。
那「原來的策略」是甚麼呢?根據我的觀察,多數投資者還是在等7月即將發生的兩件大事。
首先是科創板的正式交易。從上周開始,科創板進入了密集的發行期,本周三更是有創紀錄的9家科創板新股發行,全周共發行17家科創板公司,按照以往經驗,這種發行速度勢必會對市場帶來短期壓力。
與此同時,交易所上周末已經宣布,科創板7月22日開始正式開閘交易,屆時會對原有市場產生甚麼影響,目前還是個未知數。有朋友說,上周港股中煙香港(6055)的走勢很可能就是科創板的預演,如果開板初期真的如此瘋狂,那對整個市場肯定不是甚麼好事。
其次,按照慣例,7月下旬將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並定調下半年的經濟走向及相應政策。由於美聯儲局即將開始降息之旅,目前市場上很多人對中國人民銀行會否同步寬鬆抱有較高的預期。
不過,5月包商事件打破剛兌,表明金融去槓桿剛進入深水區,此時如果開閘放水,那去槓桿很可能又將功虧一簣。
因此,就我個人的判斷,7月政治局會議上,利用全球寬鬆、中美緩和的良機,抓緊時機加快金融去槓桿的概率要遠大於進一步寬鬆的概率。而一旦寬鬆預期落空,今年4月政治局會議後的走勢已經有了先例。
所以,7月A股實際上面臨著兩大不確定性。
作者為中央電台經濟之聲、浙江衛視及杭州電視台等多家媒體證券欄目特約嘉賓、職業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