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將心臟病與「心血管阻塞」畫上等號,事實上,除心血管阻塞外,心臟病尚有不同種類,包括可對生活質素帶來重大影響、甚至增加死亡風險的「心臟衰竭」。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如未能及時治療心臟衰竭,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只有約一半,死亡率甚至高於部分癌症,呼籲市民需提高警覺。
症狀影響生活質素 增死亡風險
氣喘、易累、無力等,很多人都以為是都市人生活勞累所衍生的徵狀,但原來這些都可能是心臟衰竭的早期先兆。聖保祿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區碩賢醫生指,心臟衰竭即是心臟功能受損,不能正常泵血,未能為身體所有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和養分,因而影響身體機能︰「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症狀是氣喘、做運動時覺得不夠力、心跳加快、腳腫等,患者嚴重時可能連幾級樓梯都走不到,這代表他們的心臟功能開始減弱。」
心臟衰竭可因應嚴重程度而分為一至四級,初期個案可以毫無徵兆,但當病情發展至第二級,就會出現上述的徵狀;當病情持續惡化,患者的行動能力會逐漸下降,若惡化至第四級,就算躺著不動也會出現氣喘、胸悶、頭暈等情況,更有可能猝死︰「心臟衰竭其實很危險,不只影響生活質素,甚至會帶來死亡,如未能及時醫治,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只約一半左右,死亡率和部分癌症相距不遠。」區醫生說。
準確分類心臟衰竭 助訂定治療方案
要有效治療心臟衰竭,區醫生表示主診醫生需先為患者的病情進行分類︰「心臟衰竭有不同的分類方法,第一種是急性和慢性:急性是指一些突發性疾病,例如心肌梗塞、感染性心肌炎等,令心臟突然失去功能。」至於慢性心臟衰竭,多是一些慢性病與結構問題,包括心律不正、心瓣結構,以至受高血壓或糖尿病影響等。
「另一種分類稱為收縮型和舒張型:收縮型指心臟無法完全收縮,因而泵血不足;舒張型則是泵血之前心臟無法放鬆,令回流入心室的血液不足,影響心臟功能。」區醫生表示,了解患者心臟衰竭的分類,對於定訂治療方案至為重要︰「醫生會透過不同檢查如驗血、心電圖、心臟超聲波檢測等,找出心臟衰竭成因,並了解患者的心臟功能到達甚麼程度,如果是血管阻塞並已經非常嚴重,就可能要經手術打通血管;如果屬慢性如血壓高等問題所致,就要考慮用藥物加以控制。」
新型糖尿病藥物 保心護腎
「現時治療心臟衰竭有『五大支柱』藥物,這些藥物可改善心功能,減少心臟衰竭的死亡風險,而且服用的次數不多,副作用亦相對較少。」區醫生表示,根據國際指引,醫生會盡可能運用「五大支柱」的藥物來幫助患者,尤其是當中一種新型藥物,原本是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藥物,在適當劑量下使用,無論是對心臟還是腎功能都有幫助,患者服用這些藥物後,可減輕心臟衰竭的嚴重性、減低心臟衰竭及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同時保護腎臟功能︰「現在的藥物治療近年來已經有很大發展,患者最重要是了解心臟衰竭的病徵,及早發現、及早求醫,就會有更多治療方法可以選擇。」
區醫生最後提醒,治療心臟衰竭有不同方案,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在作出任何治療決定前應該與主診醫生商討,選擇最合適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