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外,女主內」已不足以準確形容現今女性的社會角色,不少雙職女性需要背上事業和照顧家中老幼的擔子,當負面情緒和壓力日積月累,隨時「爆煲」患上抑鬱症,身心受困。如女士在懷孕期間患上抑鬱症,有研究顯示,孕婦的高壓情緒或會影響胎兒的營養吸收、腦部發展,甚至有可能早產。
精神科專科醫生趙珮瑜表示,即使女士們產後求診,她們也會擔心服用抗抑鬱藥物後,藥物成分會經母乳傳送至嬰兒體內而拒絕用藥,終致抑鬱症難以受控。幸而現時有不同治療方案,醫生會衡量治療的風險與效用,為患者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神經傳遞物質失衡
神經傳遞物質負責在腦部傳遞訊息,包括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一旦這些物質失去平衡,便有可能導致抑鬱症。患者會長期低落,對過去、現在和未來均感到負面、情緒暴躁,同時亦會影響生理,如失眠、食慾下降、經期失調等,甚至出現輕生念頭。趙珮瑜指出,「有調查顯示,女性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比男性高兩倍,當中原因眾多,包括女性在月經前後、懷孕和產後的荷爾蒙會出現變化,令女士有較大風險患上抑鬱症。」
嬰兒或增行為問題風險
若女士於懷孕期間患上抑鬱症,會直接影響胎兒發育。趙珮瑜解釋,受抑鬱症困擾的孕婦可能會失眠、食慾不振,這些情況都不利胎兒成長,更甚的是當孕婦處於高壓狀態,會影響胎兒的營養吸收,或導致嬰兒體重過輕甚至早產。「嬰兒出生後,影響亦會漸漸浮現,研究顯示嬰兒的抗體可能會較弱,增加患上敏感症或哮喘的風險,更有可能影響腦部發展,較大機率出現情緒、專注或行為問題。」因此孕婦抑鬱問題不容小覷,如有懷疑應盡快求醫。
輕度可先心理治療
抑鬱症治療方案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心理以及藥物治療。輕度抑鬱症患者通常會先作心理治療,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幫助患者正面處理壓力。中度至嚴重抑鬱症患者,則大多需要藥物治療輔以心理治療,以減輕抑鬱症狀。抗抑鬱藥包括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和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其原理是透過調節腦內傳遞物質,以改善抑鬱症。即使是產後餵哺母乳的媽媽,目前已有部分藥物,其成分進入母乳的含量較低。趙珮瑜最後寄語患者,患上抑鬱症並不可怕,切勿諱疾忌醫,以免症狀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醫生會根據病情,與患者一同衡量治療的利弊,以安排合適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