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在港是第三常見的血癌,據醫管局數字,2019年有320宗新症,較10年前增加近四成。中大醫學院與環太平洋大學協會合作的調查發現,高收入國家或地區的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率普遍較高,研究詳情已刊於醫學期刊《刺針—血液病學》。
多發性骨髓瘤是甚麼?
多發性骨髓瘤是血癌的一種,因體內漿細胞異常增生所致,常見於骨髓外的硬骨上,而全散至全身各處骨頭,故稱為「多發性」。患者常因溶骨性病變導致胸背痛、因貧血引致氣喘疲勞,以及免疫力下降而發燒。本港患者大多為65歲以上,男性患者較多。
多發性骨髓瘤於世界各地的流行率?
研究團隊從「全球癌症觀察站」、「世界衛生組織死亡率數據庫」,以及「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衛生觀察站」等國際資料庫收集數據,發現多發性骨髓瘤各地的發病率不一,當澳洲紐西蘭、北美及北歐的發病率最高;雖然東南亞地區發病率相對較低,但本港屬於當中發病率較高的地方。此外,團隊亦發現多發性骨髓瘤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類發展指數、缺乏體能活動、超重、肥胖及糖尿病患病率成正比,即較高收入的國家或地區發病率和死亡率通常較高。
同時,研究發現近十年全球的多發性骨髓瘤發病率有上升趨勢,發達地區升幅更為顯著,包括土耳共、丹麥、英國等,當中50歲以上男性相對其他群組的升幅較高。
研究的意義?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黃俊杰博士認為研究結果可為流行病學提供最新數據,醫學界值得探索流行病變化的原因,從而為多發性骨髓瘤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據;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黃至生教授亦指,各地政策制訂者應實施針對性的策略,控制缺乏體能活動、超重、肥胖及糖尿病等風險因素,避免患上多發性骨髓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