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炎症疾病,因自身免疫系統失調攻擊關節所致。雖然症狀因人而異,但小關節最常受到影響。更有部分嚴重患者因大關節發炎影響活動能力,須以輪椅代步,令生活質素大減。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張錚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年齡大多為中年,但其實任何年齡的人士均有可能患上此症,當中以女性患者較多。病發初期普遍影響小關節,即手指、手腕等,一些簡單如扭毛巾、拿水杯等動作,患者也無法完成。此病亦會影響膝蓋、腳踝、肘、髖關節及肩部,直接損害患者的活動能力。若關節持續發炎,關節周邊的肌肉、韌帶和肌腱亦會因而變得脆弱。
骨質疏鬆風險較高
過往曾有不少較年輕的患者,因忽略一些早期出現的輕微症狀,拖延求醫及治療,最終令關節嚴重受損。張錚引述,「曾有一名年近50歲的女患者,初期只是手腕疼痛,以為只是一般關節痛而未有理會。但情況持續一至兩年後,發現其他關節亦受影響,行動大不如前而求醫。她最終確診患上類風濕性關節炎,並同時患有骨質疏鬆,關節及骨骼同時出現問題。」張錚引述外國的研究,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出現骨質疏鬆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或以上。
50歲膝關節已嚴重退化
另一名情況更為嚴重的女患者,年約57歲,約十年前已確診。但因當時藥物療效不顯著,加上副作用較多,她以為自己「無得醫」便停止用藥,其後一直依靠止痛藥紓緩痛楚。直至約5年前,其家人得知藥物選擇增加,療效亦較顯著,故說服患者求醫,惟當時患者的情況已惡化,須以輪椅代步,手指亦無法自如活動,日常生活需要依靠他人。該名患者再次求診時,膝關節已嚴重退化,張錚指,「這種退化程度不應該在一位年約50歲的女士身上出現。」相信退化是因類風濕性關節炎破壞關節所致。
公眾普遍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認識,只停留於影響手指活動,或因關節變形而影響外觀,但張錚指出,若沒有妥善治療及控制,病情惡化後不但直接影響活動能力,更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的風險。故建議患者應遵循醫生指引用藥,及早控制病情,減低關節受損及其他共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