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說《科學怪人》講述瘋狂科學家在實驗室創造出嶄新生命,以色列科學家近日一項科研突破,亦成功在實驗室培育出有腦、有心跳的老鼠早期胚胎,重點是過程沒有使用精子或卵子。但這批科學家不但不瘋狂,還將有助解決人類移植用器官短缺問題,更可望解決相關的道德爭議,靠的就是被醫學界寄予厚望的幹細胞技術,只需要老鼠的皮膚細胞,便可培育成早期胚胎。
《以色列時報》報道,該國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人員,在美國《細胞》(Cell)期刊上發表論文,表示利用從小鼠皮膚提取的幹細胞,在沒有精子、卵子及子宮的情況下,培育出小鼠早期胚胎模型。
幹細胞培育小鼠早期胚胎 為了器官
胚胎模型存活了8.5天,接近小鼠20天妊娠期的一半,這時許多器官都已形成早期模樣,包括跳動的心臟、褶皺良好的大腦、神經管和腸道等。研究人員表示,與天然小鼠胚胎相比,以上述方法培育出來的早期胚胎模型,在內部結構形狀和細胞基因表達模式上有95%相似。
報道指上述研究的另一關鍵,是一套特製的孕育器,嚴格控制氣體濃度、壓力及溫度,並注滿自行研發的培養液,可為小鼠胚胎提供所需營養、荷爾蒙及糖份等。孕育器會不斷旋轉,防止小鼠胚胎黏附在器皿上。
幹細胞新研究 如何解決器官短缺問題?
領導研究的教授漢納(Jacob Hanna)稱,未來有望在今次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培養人造人類胚胎結構,從而提供可用於移植的組織及器官等。簡單而言,這方法一旦成功,未來的病人只需用皮膚或血液幹細胞,便可培育出「人類胚胎結構」——它不是可以孕育成人的胚胎,故道德爭議較小。然後再從胚胎結構中,提取可以進一步培育出特定器官的細胞,再培育成器官後,便可移植在病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