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精神健康近期備受關注。有調查發現,三成受訪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症狀困擾,亦有四分之一受訪者處於焦慮狀態。有學生自升中後面對巨大壓力,升高中後的公開試進一步使她有更大的精神困擾,最終一度想過自殺。負責調查的組織建議,政府可把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恆常化,同時提倡學生要有「學習生活平衡」的學習生活模式。
三成受訪學生精神健康達須關注水平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今年7月至8月中以問卷訪問826名港島區中學生,期間分別以簡易版病人健康問卷和焦慮情緒問卷進行評估,發現30.6%受訪學生正受抑鬱症相關症狀困擾、四分之一受訪學生處於焦慮狀態。調查又以抑鬱焦慮壓力量表評估,發現36%受訪學生被評為抗逆力低,他們面對逆境時需要較長時間調節壓力和情緒,另有近三成受訪學生有中度或以上壓力,代表精神健康情況已達到必須關注的水平,更有17%被評為嚴重或非常嚴重水平。
調查又顯示,逾四成受訪學生願意與同伴或朋友談論感受,惟僅28.5%表示願意與成年人談論,更有逾兩成表明一旦患有心理健康問題都不會尋求協助。少女Christy(化名)自小學開始因健康問題被同學排擠,升中後不論社交和學業均面對巨大壓力,精神健康開始出現問題,及至高中的公開試壓力更為她帶來更大精神困擾,有時會獨自哭泣和失眠,期間亦曾因家庭誤解一度想過自殺。最終,Christy有一次機會與家人修補關係,自此視與家人傾訴心事為情緒出口。
Christy認為,成年人較難明白青少年的處境,以致普遍青年都不願向成年人透露心聲,遑論求助,但相信雙方如建立具安全感的互信關係、能獲得有用建議時,自己也會願意向成年人傾訴和求助。現時有定期約見精神科醫生和接受心理輔導的她,樂於與學校社工會面,直言覺得「有人聽自己傾訴」,亦會提出有效方法協助尋找出路。
倡「三層應急機制」恆常化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執行幹事李道生稱,調查結果絕對是一個警號,反映許多學生對個人心理健康狀況缺乏了解,同時擔心一旦與成年人談論情緒困擾,便會受到評價或標籤。政府現正實施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應對學童自殺,青年會建議機制可以恆常化,以及設立專項基金支援中學生精神健康,資助對象為受初期情緒困擾的中學生接受相關服務,包括心理評估、輔導或治療等。青年會又提倡「學習生活平衡」的學習生活模式,例如設立「午間躺平休息補眠區」,組織旗下有書院正試行為中一學生提供午膳後小睡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