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5-02-10 13:30:20

讓控糖更輕鬆!「AI與新型藥物」雙管齊下 改善糖尿病及肥胖

分享:
糖尿病

新藥物與新科技的介入,無疑是糖尿病與減重領域不可避免的新趨勢。

近年新科技與新型藥物的迅速發展,讓醫療產業迎來了巨大變革和進步。尤其新藥物與新科技的介入,無疑是糖尿病與減重領域不可避免的新趨勢,但如何妥善運用以優化既往監測與控管流程,更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藥物發展進步 提供病患更多元選擇

安南醫院新陳代謝科醫生陳擇穎以糖尿病及肥胖領域為例,腸泌素藥物的演進已從早期的「一天2次注射」,到「每周打1針」與「口服劑型」的問世,以及最新上市的「雙重腸泌素」;加上AI人工智能使血糖和體重的追蹤與控制更為便利,不只患者的治療選擇變得更多元,成效也愈發顯著。

adblk6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運動後應檢查血糖水平,以確保及調較運動量及強度至合適水平(am730製圖)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運動前及運動後應該根據運動量減少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的劑量(am730製圖)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避免在酷熱天氣下運動(am730製圖)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避免在黃昏後做運動,導致在入睡後難以察覺到低血糖現象(am730製圖)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避免空肚做運動,做長時間做運動之前,應該進食適量的低糖指數食物(am730製圖)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運動時應帶上糖尿病人手帶或帶同簡述病情的小卡,如果有運動同伴就應該告訴對方自己是糖尿病人(am730製圖)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注意補充水份,避免脫水(am730製圖) 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注意事項|留意會否出現低血糖 血糖低於4mmolL(am730製圖)

腸泌素調控血糖、抑制食慾 達到減重成果

陳擇穎醫生進一步指出,腸泌素原是人體腸道分泌的激素,作用是調控血糖和抑制食慾,近幾年開發成為藥物後,為糖尿病及減重治療帶來劃時代的進展。他分享門診一位20多歲的年輕糖尿病患者,體重超過100公斤,即使已接受胰島素治療,但因無法控制食慾,糖化血色素始終未達理想目標,血糖波動也很大;然而,當患者開始使用口服腸泌素藥物後,糖化血色素降至6.5%、體重減少7公斤,即使吃得比以往少,也不會感到飢餓難耐,生活品質明顯提升。

藉由AI人工智慧的協助,甚至可以透過患者上傳的食物照片,輕鬆計算熱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獲得以前無法達到的即時幫助。

藉由AI人工智能的協助,甚至可以透過患者上傳的食物照片,輕鬆計算熱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獲得以前無法達到的即時幫助。

血糖管理新概念 科技介入讓控糖更輕鬆

除了新藥物外,新科技也改變了數十年來的血糖管理概念。陳擇穎醫生說明,與傳統指尖血糖檢測相比,皮下連續血糖監測儀不僅能持續監測血糖,幫助患者更了解飲食對血糖的影響,還可省去指尖採血的疼痛。

此外,藉由AI人工智能的協助,甚至可以透過患者上傳的食物照片,輕鬆計算熱量、碳水化合物含量,獲得以前無法達到的即時幫助。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入App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

免費拎荷花BB展入場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