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伯(化名)因肺癌末期由家人送到本院照顧,他有三名孝順的兒子,經常輪流到訪探望陪伴,並會將最好的給爸爸。陳伯伯身體一些不適的症狀亦在醫護人員悉心照顧下得到紓緩,並能做一些復康運動,但他仍是悶悶不樂。細心傾聽他的故事,原來他覺得自己成為了家人的重擔,經濟上的壓力,家人一點一滴的付出對他而言卻變成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陳伯伯年輕時曾有一奇想,希望發明一間房間,當人生完結時可以走進這房間,按一按鈕便化作輕煙離開世界,不想成為別人的負累。又有一次他的小孫兒探望及表示「爺爺你要快些好返回家同我玩」,他的眼淚立時流下來,不懂得怎樣回答,因他知道自己是不會痊愈出院的。雖然陳伯伯為著有三名孝順的兒子及四名孫兒感到驕傲,覺得這生無憾,但這刻內心卻感到十分痛楚。一方面因角色轉變反要別人照顧,另方面是將要面對死亡與至親分離。
對癌症未期病人來說,最害怕的是身體的痛楚或辛苦,然而心靈的痛楚卻常常被忽略。就陳伯伯的情況,透過細心聆聽、導引去重構個人價值,協助病人走出個人框框,從正確的方向看事情。護士肯定陳伯伯的付出,他一生堅毅獨力養大三名孩兒,現在是給予他們孝順爸爸的機會;又鼓勵陳伯伯在身體狀況沒有不適的時候,好好珍惜、享受與兒孫共度美好的時光,如安排家人與病人共進晚餐,讓大家在生命中留下愛的回憶!
本院紓緩治療服務是透過醫護團隊合作讓病人身、心、社、靈各方面的需要都得到適切的關顧,與病人並肩同走人生最後一段路。
作者為香港防癌會賽馬會癌症康復中心護理主管鍾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