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1-17 12:30:00

小腸氣男士較女士高危 多數不能自愈 需手術處理

分享:

小腸氣又名「疝氣」或「脫腸」,常見於男性。男性患病風險較高,其內臟,多數是小腸,個別個案為大腸,甚至是膀胱,從腹壁凸出,形成腫塊。如不治療,小腸氣有可能愈變愈大,凸出來的器官一旦「卡」住,會影響腸道暢通和血液供應,有可能導致腸梗塞或腸臟壞死等嚴重併發症。

較輕微的小腸氣症狀並不明顯,凸出來的腫塊若隱若現,有些病人更是腹腔受壓時,小腸氣問題才會顯露。例如咳嗽、用力如廁、運動(可引起腹部壓力增加的運動,如舉重)、長時間站立等,總之「谷住度氣」、下腹受壓,腹腔便會凸起如半球狀的腫塊、大腿內側腫脹,甚至腹部劇痛、作嘔,都有可能是患上小腸氣。不過,當患者躺下來時,或搓揉凸出的部位,腫塊又會自行消失,所以很多人都掉以輕心。

女性患者當中,孕婦小腸氣風險較高。原因和先前所述相近,孕媽媽因腹腔受壓逐漸增加,形成缺口,腸臟有可能從中脫出。孕婦患者較常見的小腸氣部位為腹股溝,稱為「腹股溝疝」;亦有部分孕婦可能會在肚臍出現缺口,形成「臍疝」。

大部分小腸氣都不會自行痊愈,也無法服藥治療,需手術處理,而且部分個案都能以微創方式完成。醫生只需要在患者腹部上開出三個小孔(約0.5至1.0厘米闊),然後放入纖細的手術儀器,將腸臟推回腹腔。然後,利用纖維膜修補薄弱的肌膜,減低復發風險。一般個案由於傷口細,感染風險低,可減少術後痛楚,可即日出院。同時,醫生亦可透過內窺鏡儀器檢查其他腹腔位置,確保沒有初期小腸氣。

adblk6

作者為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外科專科醫生楊丕祥

外科專科醫生楊丕祥

外科專科醫生楊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