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較年長的人,尤其是年過六十的老人家,都會有髖關節痛及僵梗的情況,以致走路、彎腰或坐立時感到有困難及疼痛,情況嚴重時更可能無法自行穿上鞋襪,下肢的活動功能亦會受到影響,問題會對日常生活構成很大的影響,而持續的痛楚亦令人身心受困,必須盡早找出成因再作適當處理。
髖關節是一個球窩狀關節,可以讓腿部屈曲及於骨盆旋轉,由圓球體、股骨頭和盆骨內的髋臼所組成,並以韌帶連繫在一起,穩固髖關節穩固;而股骨頭和髋臼表面有一層潤滑的軟骨包圍,關節其他表面亦有薄膜覆蓋,令關節可以活動自如。
事實上,髖關節是一個負荷很重的關節,而隨着年紀增長及關節炎等疾病的影響,例如髖關節退化軟骨磨蝕,便可導致股骨頭與髋臼互相碰撞,於是產生痛楚及僵梗等問題。另外,類風濕性關節炎會令滑膜增厚及發炎,使關節出現腫脹發炎等不適。同時,由創傷引起的髖關節骨折或脫位,不但可影響髖關節轉動,更可導致軟骨受損而誘發痛楚不適。
醫生一般會根據病人的健康狀況及日常生活的情況,加上抽血、X光及骨骼掃描等檢查,診斷髖關節是否有受損及變形,再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林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