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財政年度的實際賣地收入僅約40億元,遠遠不及原先估計的330億元,公共財政面對巨大赤字已經是不爭事實。政府多次公開聲稱只有1,000元億財赤,這是未有計算發行各種債券之後直接當作收入,以及動用了由八十年代累積下來的土地基金1,000億元,所以實際財赤接近3,000億元,財政盈餘也可能在短時間內歸零。
政府應該全方位精準滅赤,至少要花三到五年計劃大幅度減少開支,而不應該將公眾視線放在單一的二元乘車優惠討論上。去年財政司長到立法會解釋財政危機的時候,他已經在文件中表示檢討二元乘車優惠是其中一個方向,但是這幾十億的財政開支,相對3千億赤字,實在九牛一毛,就算全面取消,也無法幫助社會大眾共同面對未來政府開支。
由於香港鄰近地區都有不同形式的長者乘搭交通工具優惠,在澳門或深圳的補貼方式各有不同,但根本原則相差無幾,香港就算再花精力討論怎樣縮減這一政策,只會本末倒置,無法聚焦財政赤字實際危機。
所謂全方位滅赤,即是所有部門和公營機構都要按原有開支大幅削減,不論是減少人員編制,薪酬待遇,還是將不必要的服務刪減,都需要手起刀落。而不是好像財政司長在電台節目顧慮不少,說公務員減薪會影響市場薪金。如果這個說法真實,那麼公務員的薪金將會永遠不能夠省減。不論阿根廷的米萊總統大減公務系統,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委任馬斯克精簡聯邦政府部門,我們大可以看看當地薪金有沒有因為削減公共開支而下降。
同時,政府應該仿效當年將公共屋邨商場和停車場上市的經驗,將能夠自負盈虧有市場價值的資產變賣,例如減少港鐵持股量,容許啟德郵輪碼頭興建更多商業項目並同時出售,再次將商場和街市分拆上市,這樣就能夠即時得到巨額收入。有關資產在出售後也能夠按市場定律運作,營運效益隨時比現在由官僚管理更加好。
對於公務員的待遇能否削減,當然會引起現職人員和工會不滿。但每次政府招募公務員都有大量人士應徵,這反映薪酬待遇仍然具有市場競爭力。而有人認為公務員空缺反映人手不足,但是在有空缺情況下不見得有政府服務無法提供,反而這證明公務員編制絕對有縮減空間。如果政府不首先開誠布公,將整體財政赤字狀況坦白告訴社會大眾,要推動全方位精準滅赤將會面對更大壓力,並且將問題惡性循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