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好幾場民間組織舉辦,以探討如何解決學生自殺問題為主題的研討會,而參加者則有大學學者、中小學老師、社工、學生及家長等,一起商討對策希望能為學生尋求出路。
但可能始終在香港生活大家或多或少都面對不同的工作或生活壓力,又或者係學生自殺問題的成因根本不可能單一化,基本上台上講者或台下的參加者每當發言的時侯,都會忍唔住先抒發自己本身正在面對的問題,例如老師會說正在在校內太多繁複的行政工作要處理,根本不可能再有時間觀察或處理學生問題;社工又說一校一社工現況根本不可能發生,每一位駐校社工需要負責近一千位學生,而且每星期都總有一天要回到中心工作,以每天只能跟三位同學見面,每個學生一星期基本上只能見一次,根本沒可能有效回應學生面對的問題;而家長則說縱使對香港教育有多不滿也無能為力,社會現今打工仔,OT是必然的更不要奢望有人工加,再加上衣食住行樣樣貴,單是為兒女有個瓦遮頭有兩餐飯食,單是照顧他們的衣食住行也已筋竭力疲,自己也沒有精神及能力再去照顧兒女的心理需要。
明明這幾場座談會或研討會是為學生尋求出路而設,卻頓然變成「照顧學生聯盟」的吐苦水大會,而最終好像沒有甚麼能夠即時解決或改善的辦法或建議。話雖如此,這些以解決學生問題為名以吐苦水為實的甚麼講座或研討會也應該繼續恆常地發生,就當這些是一項解決學生問題必須預備的前期工作,好讓有一天當他們的苦水吐盡的時候,就能騰出空間再去思考如何解決學生自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