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父母】
身為職場版的其中一位寫手,也是兩名孩子的父親,大家都沒法想象到:竟然要在3月來一次提早暑假!似乎,全民檢測經已是在所難免,倘若真的配以封城,這個狀況真的如流傳般「恐怖」?還是,這可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親子共存」好時機?
【提早暑假】
每個學年應該配以多少學時?背後又相應地有多少假期?其實都有其既定的規範。今年,為了「避開疫情」,來一次「提早暑假」,實屬緩兵之計。倘若您不是教育界別、或涉及相關配套的行業 (例如:課外活動、補習) ,這安排的影響尚算是「間接」。
筆者屬於業內「直接」受影響的一群,我當然深深體會在三四月的教學高峰期工作將被擔擱!而正在綢繆中的七八月活動大部份也受到牽連!就算趕忙想在三四月提早推出,這如意算盤也未必來得及啟動!結論就是:方寸大亂!
所以,若閣下只是間接受影響的父母,希望您在未來兩週加緊準備,儘量減輕這次「意料之外」對家中各人的影響。
【封城】
這個標籤的確改得麻麻!大家可以想象:就算颱風、惡劣天氣……又豈能做到全民絕對困在家裡呢?例如:醫護、政府很多支援部門、公共運輸,總有基礎的人手,要支撐著社會的運作。
大家還記得2018年的「颱風山竹」嗎?當時,不少市民為著颱風解除後要趕忙上班,不是動了怒火嗎?所以,為了安全考慮,適當的「躲在家裡」是善意的!
三月,「封城的政策」執行與否仍有變數?只是,近期的不確定事件實在太多,對準備「封城」的日期和期間又無從判斷?這使得大家都懷著一種「未然但已然」(not yet, but already) 的忐忑心情去迎接「禁足在家」的消息,不安是絕對可以理解!
【共存】
每天經已有高達2萬人確診,相信它經已出現在您的公司、樓層、家族群組、朋友圈。共存經已是常態。以下,筆者嘗試列舉出幾組例子,讓大家反思一下他們的「共存關係」:
(一) 市民與口罩
(二) 市民與Omicron
(三) 在家工作與真正下班
(四) 假期中的父母與子女
(五) 封城下的父母(在家工作)與子女(上網課)
(六) 封城下的父母(在家禁足)與子女(放暑假)
筆者大膽猜想一下您的取捨:
一和二之間,大家對一都適應了。
二和三之間,大家都認為三較安全。
五和六之間,是否六的壓力較輕?
四和六相比,倘若大家仍要掛念著放無薪假和子女沒有妥當溫習,四是否真的叫人擔憂?
結論:跟大家遊了一個大圈,大家能體會到「六」也有它獨特的可愛之處?
【舊有經驗】
大家還記得早年預知今晚要掛風球時,會有甚麼節目安排嗎?有些人相約「攻打四方城」;又有些人準備枕頭,好好躺在床上享受電視台通宵重播經典劇目;還有,剛剛的大年初一至三,當時第五波初開始,大家不就是平安地在家跟眾人「共存」了幾天嗎?從今天去回味這幾天年假,筆者倒有些掛念:雖然未有儘情外出拜年,但恃著當時稍為平穩的疫情,心境尚算平安!
【為了走更遠的路】
疫情的確嚴峻,我一家四口都確診了,亦已康復;外母大人的家,三代也確診了,感恩亦逐漸康復中……
「心理學」和「輔導學」的知識未必能扮演返魂有術的必勝工具!我的體會反而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鍛鍊「覺察力」(awareness),學好「揀飲擇食」:吃了高興的,多食無妨!飲了拉肚子的,可免則免!在可出門購物的期間 (聽講座、課程、閱讀好文章、書籍),儘量多儲糧;在未能出門的逆境,在存倉中積極地揀飲擇食,調理(煲劇/閱讀) 好自己和關心家人。
祝福大家能把握三月初關鍵的一週,為了過渡「居家職場與暑假共存」這一關做好準備;我們一同期待:出關後,一家人能夠更強壯地走更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