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常教授曾經這樣形容市場的效率:「假若用市場價格為準則,設想某人要得到一個手錶,他不能動用暴力,亦不能夠透過先到先得,或靠較高的身裁、較大的年歲、臉孔的漂亮,或搞政治思想或交際手腕等辦法;他要得到手錶的唯一辦法是出錢,價高者得。以錢來選擇適者,表面上似乎不合理、銅臭味太重。但贏得手錶的人,他的錢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錢一定要賺回來的,要賺錢他便必定要對社會有貢獻,而他的貢獻起碼要相當於手錶的價值。故此以市價作衡量成敗、支配資源的準則,是沒有浪費的。用任何其他準則來斷定得手錶的勝利者,必有浪費。在成千上萬的衡量準則中,只有以市場價格定勝負沒有浪費。」
香港沒有甚麼珍貴的天然資源,歷史上亦不見得是特別的人傑地靈,如果不是靠著與張教授亦師亦友的佛利民口中最自由、最接近市場經濟的制度,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發展。同樣地,因為用市場價格為準則,企業如想在市場生存就要以最低的成本、最優秀的人才生產最多的產品。在其他地方生活過的朋友都會同意,香港人做事的效率在世上可以算是數一數二,這不是因為香港人的基因特別厲害,而是因為大家都知道「有能者居之」是香港社會的「潛規則」,做事錯漏多、效率低只有被炒魷魚的下場。
不過,最近香港發生的不少事都在顯示「有能者居之」不再是社會的「潛規則」,政治上正確才是職場上的新王道。無論是講了一句「香港人加油」的國泰機師,在個人社交平台沒有「慎言」的港龍空姐,沒有擔當護旗手的藝人,他們個人的言論肯定不會令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力有不逮,他們之所以失去工作機會其實是反映了市場不再是(唯一)的競爭準則。
40年前內地開始改革開放,張五常教授知道整個改革的重點是產權的改變,於是寫下《千規律,萬規律,經濟規律僅一條》;今日香港正在經歷大是大非的變革,種種跡象都顯示私有產權不斷被蠶食,市場不再是競爭的唯一標準,我想問的是:「千規律,萬規律,從今以後香港規律是哪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