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不時出現圍標情況。(資料圖片)
關於炒股謎網,大大話話寫了過萬字。50隻「妖股」背後有多少個「老千」,至今都是未審先判的一地花生,只有這些公司的大小股東因被唱淡甚至停牌而導致損失是真金白銀。謎網50開宗明義:Sometimes, a picture is really all you need to know why you should not invest in a company, or in this case, 50 HK-listed companies in what we will call the “Enigma Network.”以為有圖有真相?所謂真相,原來只係話50隻股票當中一些是泡沫、一些收過證監會警告股權過度集中,之所以組成「謎網」關鍵是這些公司曾相互持股。
到最近,準備參選立法會補選的張秀賢提出「圍標謎網」。圍標又謎網?原來,追蹤了本港圍標謎團半年後,他指出有一個或多個相關的公司控制著整個網絡。例如,景林邨的前管理公司高耀物業管理,於管理景林邨期間為經一中間公司嘉得利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由兆德萬聯國際公司持有,兆德萬聯國際公司則持有55%兆德投資股份,而兆德投資曾經擁有景林邨現管理公司九源物業顧問的股份等等。
股壇長毛不滿的,是相互持股有可能方便這些股東一致行動而作出對其他小股東不利的商業決定。而張秀賢擔心的,是有「政商黑圍標王國」參與圍標損害居民利益。批評過證監會與股壇長毛「裡應外合」帶來種種潛在利益衝突甚至內幕交易的問題,卻被誤會是打壓言論自由。市場人士當然有他們的言論自由,但假如張秀賢是承建商,並與競委會「裡應外合」就是問題。否則,任何市民對市場提出質疑本身都不是問題。問題是,經濟學怎樣看公司相互持股?
須知道,法律上公司相互持股本身亦不是問題。在金融市場,上市公司相互持股證監是容許的,在披露為本之下,持股量超過5%的,做足申報便可。相互持股的公司當然有可能觸犯其他證券條例,但這些條例是任何上市公司都有可能觸犯的。
法例容許的公司相互持股有幾罕見呢?多年前,我曾經在這方面做過一些學術研究工作,公司相互持股在亞洲地區(特別是日本)其實十分常見。為甚麼公司相互持股在亞洲地區比較普及?甚麼行業的公司傾向相互持股呢?公司相互持股甚至合併有時可減低交易費用,我曾提出過的理論卻又指,當承建商相互持股,在競投工程項目時即使不用議價溝通,亦會產生圍標效果。
然而,不同行業之間如何競爭如何合作不能一概而論,因此反對或提出管制任何市場行為前,必先了解該市場行為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