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9-07-31 05:15:00

請小心空隙(Please mind the gap)

分享:
也許社會對年輕人的了解太少。(資料圖片)

也許社會對年輕人的了解太少。(資料圖片)

看著警察此起彼落的催淚彈,看著年輕人用相當「山寨」的「武器」應對,無論政治立場為何,只要你心智正常,你都會問一些好基本的問題:是甚麼在驅使他們?年輕人到底在爭取甚麼?
 

「是外國勢力背後策劃」、「前線衝突人人有幾千元收」,這些講法除了有娛樂性,也有其代表性。在資訊流通的香港,真心相信這類講法的人不是少數,在某些年齡組別更可能是大多數。畢竟,我們都傾向用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去看世界,沒有金錢利益的事不會做,做事就一定是為了金錢利益。年輕人不怕受傷被捕出來搞抗爭?有神秘力量在背後使錢發功,對一些香港人來說是唯一合理解釋,也是理解世事的唯一角度。

跟內地朋友談到香港的事,知道內地傳媒開始多了有關香港的消息,論述路線除了強調「外國勢力」,大概就是將所有抗爭者歸類為「港獨分子」。

不知道這種官方看法有多少人相信,只知道一個更有代表性的看法,就是多年來內地經濟上給了香港大量其他內地城市沒有的利益好處,但香港人就是要求多多,好像永遠不會滿足,嫌三嫌四的不斷在「搞事」。

上一代會話「英國佬統治嗰陣夠冇自由民主啦」,先不論年輕人對英治時代的印象何其模糊,香港一直在進步,香港一直在改變,經濟高度自由,對政治自由的要求,愈來愈高是很合理的發展。更何況,近有修訂《逃犯條例》,遠有DQ議員,有書店負責人被消失,香港的政治自由根本在逐漸收緊。

香港和內地政府製造更多的經濟「機遇」,也許可以彌補政治上的一些不足,但兩者總不能一直替代下去。

「特區政府和全社會都應該想方設法,採取更有效的舉措,推動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特別是幫助年輕人解決在住房和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紓解他們的怨氣。中央政府願意與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人士一起努力,為他們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星期一的記者會,國務院發言人如是說,與香港官員和青年事務負責人的論調何其相似。

請小心空隙,小心世代之間價值觀上的空隙。也許我們對年輕人實在了解太少,以為是「為他們好」,其實一直文不對題對牛彈琴。為年輕人解決再多的「實際困難」,短期和長遠也解決不了香港的政治困境。

最大的悲劇,莫過於香港政府可以解決的,原來就只有這些「實際困難」。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