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內科及耳鼻喉科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偏長,醫管局一方面試行「共同醫治模式」,為情況穩定的專科門診病人提供選擇,到社區內的私營基層醫療接受跟進治療,以紓緩專科門診服務需求;另一方面則開展耳鼻喉科綜合診所,讓醫護人員盡早介入評估病人情況及安排所需檢查,有關診所將於明年在所有聯網推行。
專科門診設有分流制度,被分流為緊急或半緊急類別的病人都會在2至8星期內獲得診治。至於分流為穩定個案的病人,輪候時間可能較長,視乎專科及聯網,有些病人可能要等候超過100個星期。
為了增加專科門診整體服務量,紓緩例行類別新症的輪候時間,醫管局已於今年第三季開始在「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引入「共同醫治模式」,在指定聯網邀請情況穩定的內科專科門診覆診病人到私家診所繼續跟進,騰出的名額可讓予其他更有需要的病人。「共同醫治模式」設立特定轉介機制,如病人有臨床需要,可由私家醫生轉介返回原本的專科門診跟進,病人不會被視為新症,故亦毋須重新輪候。
醫管局指計劃首先於指定聯網的內科專科門診試行,今年稍後便會涵蓋至骨科專科門診,並按實際推行情況,再逐步擴展至其他專科及聯網。
另外,醫管局已開展耳鼻喉科綜合診所,由護士及聽力專家為有聽力問題的長者提供協助和開展治療,例如協助購買助聽器,讓他們在等候見醫生期間已可改善生活質素;而有需要的病人亦因此可及早轉介醫生作即時跟進。
耳鼻喉科綜合診所現時已在五個醫院聯網提供服務,其餘新界西及九龍中聯網亦會於明年投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