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來,我家中姪兒姪女身處於這個怪獸年代,暑期活動自然是十分精彩 — 打鼓、跳彈床、羽毛球、游泳、芭蕾舞,還有中間加插2至3個離港旅行…… 我告訴他們,我兒時暑期活動是一周一堂的紙黏土製作班,他們竟面露憐惜的眼神。
有一次,姪女於完成跳彈床的活動後,向我表示她頸痛,細問之下,原來是一次彈起向後跌,「屈一屈」之後就開始痛了。檢查後,的確頸部的肌肉十分繃緊,附近軟組織亦有輕微發熱及腫的情況(急性發炎),幸好情況不太嚴重,經過幾次治療已經復康,其後我建議她不要再參加了。於是,她爸爸就問,為甚麼比家姐年小的細佬一同參與卻沒有事?是否只是一次不小心而造成?
跳彈床需要高度的肌肉力量、平衡力、軀體核心穩定性、膽量及柔軟度等等的配合,特別在控制如何平穩落回彈床時,不同關節更需要良好的本體感覺,以預防受傷(本體感覺是指肌肉於收縮與伸張、以及關節的壓縮時所引起的感覺資訊,整合來這類較為深層組織的感覺,可以幫助人感覺來自身體不同位置的各種訊息,告知大腦目前身體所處的姿勢型態。)。姪女本身較文靜,從小喜愛靜態活動,喜歡去食助餐行商場,去到離地較高的位置又會怕,肌肉力量及協調自然遠比從小已經愛跑愛跳的姪兒弱。而且,膽量亦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試想彈床將你彈到離地的高度,如你害怕,手腳自己繃緊,身體便會傾向內縮以減輕受傷機會,但就大大影響她能平穩落地的機會了;加上,姪女升上小學後,書包的重量已經令她出現輕微的駝背及圓肩,姿勢不良亦會影響到她的平衡力及增加其受傷時的嚴重性。
跳彈床,就如其他不同的活動,參與其中定必可以得到該活動的好處,但要平衡的是該活動是否合適你去參與,更不應單從目標出發就作出決定。意思是,就算我們想訓練姪女的肌肉力量,我們亦不會鼓勵她參與舉重運動,而是因應其性別,能力,性格喜好及年齡,選擇合適的及鼓舞他們參與其中,這樣,才可以又安全又安心的享受運動帶來的好處。
聖雅各福群會賽馬會R3綜合體健中心一級物理治療師謝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