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9-01-08 06:00:00

治胃酸倒流為何強調和胃降逆

分享:

胃酸倒流的主要症狀是反酸、燒心、胸骨後灼痛。中醫認為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飲食不節,情志不遂,稟賦不足、脾胃虛弱。病機主要為肝失疏泄,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胃氣上逆。
 

而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是胃酸倒流的病機關鍵點,胃氣不降,氣機不暢,胃內容物則在胃內停留時間較長,產氣產酸增多,酸對胃及食管黏膜的刺激損傷則出現燒心、胸骨後灼痛,胃酸倒流至口咽則酸感明顯,因此中醫治療強調和胃降逆,制酸止痛以緩解症狀,但從辨證求因,審因論治理論出發,對因治療才能獲得更長遠更好的療效,如飲食不節者,治療期間及治愈後防復發均應注意飲食配合,飲食需定時適量,控制進食刺激性、易產氣產酸、難消化之食品,由於生理狀態下混合食物在胃腔內排空時間約4至5小時,所以睡前不宜進食。


情志不遂,抑鬱惱怒,致肝失疏泄,肝氣犯胃,胃氣上逆,所以疏肝解鬱,舒暢情志,並以和胃降逆,制酸止痛治法的配合,才能獲得更好的療效。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黃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