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黃斑病變是一種常見眼疾,年紀愈大,患病風險愈高。隨人口老化,老年黃斑病變的患者人數無可避免地日漸增加。根據中文大學的研究,在香港約八成引致視力衰退的病患都和老年黃斑病變、白內障和青光眼三大眼疾有關。
黃斑點位於視網膜的中央位置,是感光細胞最密集的地方,也是眼睛視力最敏銳的部分,負責中心視力。黃斑點退化,中央視力會變得模糊,影像扭曲,看東西會變形、變大或變細,甚至影響分辨顏色的能力。老年黃斑病變的主要成因是視網膜色素層及視網膜感光細胞退化,部分患者會有血管增生,當血管出現滲漏,甚至出血,就會嚴重影響視力。
老年黃斑病變可分為「乾性」和「濕性」兩類。「乾性」比較常見,約佔九成患者,患者黃斑區的感光細胞慢慢退化,並積聚黃白色的代謝沉澱物,形成絡膜小疣(Drusen),再逐步引致視網膜色素上皮萎縮,所以乾性老年黃斑病變患者視力下降速度一般比較緩慢,也較少完全失去視力。
另一種是「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只佔約一成的患者,病理是黃斑點出現不正常的血管增生,當這些血管滲漏或破裂,就會導致黃斑積水、出血,甚至結疤,令感光細胞永久受損。由於病情發展迅速,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導致的黃斑出血能於幾日內嚴重傷害視力,若發現視力急劇轉差,應及早求醫。
一般而言,濕性老年黃斑病變較容易引致明顯視力喪失,現時針對濕性老年黃斑病變的治療,只能穩定視力或減慢視力衰退,並不能完全治愈。下期續談老年黃斑病變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