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天,炎熱且雨水多,暑熱多挾濕,可見與濕有關的中醫病證增加、誘發或加重,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症,常因暑熱天氣、飲食不慎、生活緊張等因素誘發或加重,出現腹痛腹瀉次數增加、頭重身困、腹脹納差。

在中醫病因學中:濕為陰邪,易損傷陽氣,阻遏氣機;濕性重濁、黏滯、趨下。由於生理上,脾主運化,化生水穀精微和運化水濕,而濕邪外犯,常易困脾,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濕內生,發生腹瀉。濕阻中焦,脾失健運,則脘痞腹脹,食慾減退。由於濕邪致病,病程較長,反覆發作。
預防為先,起居上除注意天氣和環境變化防暑濕外犯,腹瀉型腸易激症患者更要注意飲食清潔衛生,營養要均衡,控制進食生冷寒涼、油膩、黏甜等食品,顧護脾胃,防濕內生。如無禁忌,食物上可適量添加扁豆、薏米、赤小豆等健脾祛濕食品,這些食品可煲湯煮粥,增加小便量,使濕從小便去,同時亦具健脾止瀉的功效。此外,亦須保證有足夠的休息,讓心境暢快。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黃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