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神健康
世界衞生組織指出,精神健康不止是「沒有精神疾患」,還包括「發揮個人潛能、應付日常生活壓力和有效率地工作及為社會作出貢獻」。從各國近年的不同研究所得,精神健康還應在情緒和心理、生活和社交等方面,處於良好或持續發展的狀態。

2. 精神健康的警號
留意以下情況有否(尤其持續或/和明顯地)出現,它們可能是精神健康轉差的一些警號。
|
|
|
|
|
|
|
|
|
|

3. 促進精神健康的方法
- 實踐健康生活模式:保持有規律的作息、充足睡眠、恆常運動、均衡飲食、避免飲用濃茶和咖啡、吸煙、飲酒或濫用藥物,促進身心健康。
- 保持社交:與親友定期聚會或聯絡,多參與社交活動,保持與社會的接觸和聯繫,也可培養正面情緒。
- 壓力處理:與信任的人傾訴,既可宣洩情緒,又能減壓。嘗試把生活節奏放慢一點,容許自己有一些小休或娛樂的時間,不要事事追求完美,也能有效地紓緩精神壓力。恆常地進行鬆弛練習,也能放鬆身心,促進精神健康。
- 培養興趣,學習新知識和技能:恆常地進行自己喜歡的活動,多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不但可藉此建立一些人生的目標或方向,還可提升生活技能和自信心。
- 留意和發掘生活中的美好時刻:多留意身邊美好的人和事物,學習感恩和珍惜現在所擁有,也有助促進精神健康。此外,從事義務工作或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除了令受眾和自己感到快樂,還能提升自我價值。
- 盡早求助:認識預防精神疾患的知識和方法,如有疑問,盡早尋求醫護人員的協助。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精神健康的資訊,可瀏覽「陪我講 Shall We Talk」專題網頁:https://shallwetalk.hk
作者為衞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臨床心理學家鍾燕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