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人知道自己有椎間盤突出,便很擔心。其實,這本身不是疾病,而是磁力共振檢查下的一個病理情況。脊椎之間的椎間盤因老化或壓力等原因,導致變形和突出,如果壓住神經線,所引起的痛症可大可小。
根據臨床經驗,不少人因頸腰痛來求醫,當中不乏年輕人,這可能是與疫情「在家工作」有關,因家中缺乏合適的辦公桌,加上時常「耷低頭」看手機,頸腰痛個案愈來愈多。由肌肉或筋膜繃緊和發炎而造成的痛症,一般藥物和物理治療應可以紓緩。但如果是慢性痛症,便要詳細檢查,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椎間盤問題。
神經痛楚:痠麻痺痛
椎間盤變形多數與「年紀大、機器壞」有關。不過,有些病人椎間盤提早退化,可能是長期姿勢不良,又或者意外扭傷、撞擊等引致。如果突出部分壓迫附近的神經線,更會引致神經性痛楚。痛感可以有如電擊、針刺、麻痺,令病人難以入睡、癱瘓和失禁,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如果椎間盤突出但沒有痛症,或症狀輕微,可先觀察,病人一般休息四至六星期,痛症應可得到紓緩。如痛症沒有改善,便需要藥物或物理治療。如出現嚴重的痛症,便需要介入治療甚至手術。
各種治療方法
介入治療:醫生使用探針插入椎間盤問題位置,透過儀器注射類固醇等消炎止痛藥或射頻產生的熱力來麻痺、燒灼或破壞神經線,以緩解痛楚。
如以上治療未能緩解痛症,病人需要考慮接受手術。例如減壓術、融合術和人工椎間盤植入術。
減壓術:開刀清除壓住神經線的椎間盤撕裂組織,為神經線「減壓」,較為適合椎間盤狀況不太差的病人。可是,如病人的椎間盤損耗太多,脊骨結構不穩定,便需要考慮以下手術。
融合術:移除病變的椎間盤,將上下兩節椎骨融合。
人工椎間盤植入術:在椎骨之間植入人工椎間盤,好處是保留關節功能和靈活度。不過,病人椎間盤損耗嚴重,脊骨容易左右移位就未必適合。這項手術多數應用於頸椎,可保留頸部的靈活性,手術亦相對簡單,並已廣泛應用於不受年齡層的患者。
久坐成病
至於如何選擇,病人應與醫生商討。由於椎間盤「自我復修」能力較差,病變很難逆轉,以上方案是拯救受壓神經線,為病人緩解痛楚。
雖然椎間盤突出與年紀大椎間盤老化有關,但我們可以透過改善日常姿勢和作息習慣,延緩椎間盤退化。多數都市人長時間坐著工作,少運動,很容易「久坐成病」。另外,我們睡眠時,身體的水分會回流到椎間盤,得以鬆弛。如果經常日夜顛倒,椎間盤便會受壓容易病變。
作者為香港港安醫院—司徒拔道骨科專科醫生吳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