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一向以來,國際醫學界認為致病源於腦內神經細胞積存澱粉樣蛋白斑塊,導致神經元功能受損,治療上亦針對此方向。不過,最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登了一份有關阿茲海默症的新研究,發現腦內血管變窄亦有可能是令人患上阿茲海默症的成因。這新發現,或會為此病的治療發展打開一個新領域。
該研究由英國心臟基金會資助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負責進行。研究者發現一種較細小的蛋白質Amyloid-β 1-40(Aβ 1-40)藏在腦部軟腦膜動脈(pial arteries)的血管壁內,並與引致流去大腦的血量減少大有關聯。
軟腦膜包圍大腦和脊髓,軟腦膜動脈則是覆蓋在腦部表面,主要掌控大腦的氧氣和營養供應。當軟腦膜動脈的血管壁內含有過多的Aβ 1-40,會影響到血管變得狹窄。倘若收窄情況長時間持續,大腦就變成營養不良,並令記憶力和認知力大幅受損,而這狀況正是阿茲海默症及其他認知障礙症的主要病徵。
研究團隊亦發現,實驗室內患了阿茲海默症的年邁老鼠,牠們的軟腦膜動脈確含有過量的Aβ 1-40,而且血管內壁也比健康老鼠的狹窄很多。
現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治療可幫助患者減慢病情惡化,但此病至今仍未能根治。適逢9月是每年一度的「世界阿茲海默症月」,是次研究結果雖仍屬初步,但對醫生、病人、家屬和照顧者來說,相信是今年最令人鼓舞的好消息。
今年的「世界阿茲海默症月」更關注到世界各地對確診者的社區支援,以協助患者及其家屬或照顧者經歷治療進程中一切的喜與憂。
根據香港2017年精神健康檢討報告的資料,認知障礙症的患者約有十萬人,約佔本地長者人10%,而約有65%的長者個案是確診阿茲海默症。
當發現父母或上了年紀的長輩出現例如:突然變得非常「冇記性」以致影響日常生活;處理事情(包括日常熟悉的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判斷力大幅下降;對時間、空間方位及影像等感到混亂及難以理解;說話或書寫選字表達有困難;情緒或個性突然改變及拒絕社交等情況,建議盡快陪同求醫,以診斷是否有認知障礙問題。
作者為香港港安醫院-荃灣腦神經科顧問醫生劉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