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導致眩暈的耳水不平衡初次發病年齡平均為45歲,往後發病密度卻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幾星期前,吃過早餐後突然天旋地轉。暈眩、作嘔、耳鳴,是一般教科書指出耳水不平衡的三大症狀。我初次發病是5年前左右吧,接近耳水不平衡初次發病的平均年齡,而我的經驗是歷時數小時的暈眩加作嘔。第二次病發是5年多後的一個早上,下午經一位醫生好友介紹到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杜永禧進行檢查,跟杜醫生談了半個小時,大大加深了我對耳水不平衡的認識。
首先,檢查後杜醫生判斷我應該沒有耳石症的問題。耳石症的處理其實比較簡單,由醫生進行耳石復位運動,藉輕輕搖晃患者的頭便可將耳石推回原來位置。排除了耳石症和其他可能,我的問題最大可能是應另一個較常見的「美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成因未明,美尼爾氏症的病理變化主要是內淋巴水腫。藥物治療方面,止暈藥對紓緩部分病人的暈眩感覺有一定幫助。簡單的預防包括減少攝取過量鹽分及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成效卻因人而異。情況嚴重的,可能需要直接在耳內注射皮質類固醇。我的情況未算嚴重,暈眩作嘔之外亦沒有明顯耳鳴問題。一篇名為《Time Course of Episodes of Definitive Vertigo in Ménière’s Disease》的研究文章發現,耳水不平衡導致眩暈的病發頻率有以下規律:
The frequency of definitive episodes of vertigo in Ménière’s disease decreases during follow-up, especially in terms of episodes that last less than 6 hours. Episodes lasting longer than 6 hours are less common; however, their frequency remains similar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he possibility of experiencing an episode-free year increases as the disease evolves.
成因未明,目前所有預防及治療方法的成效卻是因人而異。好消息是,初次發病後,發病密度會隨年齡增長而下降。
作者為Pagoda智庫共同創辦人及經濟研究總監、Orientis首席經濟師(師承芝加哥經濟學派,學而優則商,因為相信商業實踐是檢驗市場真理的最佳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