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網絡上鋪天蓋地的文章,講述美國演員布魯斯.威利斯(Bruce Willis)因患上失語症而宣布結束演藝生涯。失語症,顧名思義,與「失去語言」有關。任何腦部損傷,不論中風、外傷、感染或退化,只要傷及左腦的語言區,便有可能引致失語症。
大腦的語言區主要分為兩個區域,分別掌管我們語言表達(說話、寫字)和理解(聆聽、閱讀)的能力。假如左腦的「表達區」受損,患者會出現找字困難、錯語(如把「門」說成「窗」)、雜亂語(自創新詞,話語中缺乏實質詞),或語法錯誤等情況。一般來說,這些病人能理解別人的說話,但難以用流暢的句子表達,他們的每句說話都很短,說話時會常常停頓、猶豫;是為「非流暢形失語症」。
然而,並非每位失語症患者都會出現說話困難的情況。「流暢形失語症」患者的特徵為說話量增多、說話毫不費力。出於理解能力的缺損,這種失語症患者的說話內容雜亂無章,訊息量低,對別人的問題往往答非所問。
不少人在看到報道後都會覺得擔心,亦有人詢問筆者究竟失語症是否可以預防。遺憾地,正如我們沒法選擇或避開大腦創傷的發生和位置,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然而,雖然是老生常談,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降低腦損傷的機率和愛護我們的大腦。簡單來說,就是預防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擁抱三多(多運動、多動腦、多學習)。
如果不幸地在中風後患上失語症,也不需感到絕望。只要把握治療黃金期,在病發後6至12個月內接受專業治療,大多數患者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有些甚至能夠痊愈。言語治療師會按照患者不同的病徵和嚴重程度安排個別或小組的語言訓練,旨在通過利用患者剩餘的語言技能來改善患者的溝通能力。例如透過聯想、歸類整合的方式重建患者的詞彙網絡,或是透過不同的提示方式,重新訓練患者的語言組織和敘事能力。
作者為註冊言語治療師Ms. Rach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