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滯音樂節
政府最近非常積極發展盛事經濟,致力重塑「亞洲盛事之都」形象,雖然活動一浪接一浪,但並非次次都辦得好好睇睇。年初就有搞到滿城風雨的「美斯之亂」,不但令入場觀眾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仲引來國際媒體廣泛報道是次災難,主辦Tatler Asia更由賺變蝕嘔凸4,300萬港元,造成世間罕有三輸局面;而最近就輪到首次來港舉辦韓國濕身音樂節《WATERBOMB》出事。
《WATERBOMB》音樂節在韓國當地差不多有十年歷史,台上歌手和台下觀眾可以拎起水槍互射「打水仗」,上年開始衝出韓國殺入世界各地。根據官方網站顯示,今年除了香港外,音樂節會在日本、新加坡、廈門、杜拜、胡志明市、洛杉磯、曼谷、台北、峇里島等地方舉行。
揀得香港,證明有市場兼香港亦做得掂件事,可是活動首日的安排卻是十分甩轆,完騷後大批觀眾冒住風雨苦等數小時,仍然未能取回寄存行李(主因是綁在行李上的標籤不防水),好多人冧雨數小時,凍到面青口唇白,仲驚動到警察到場了解。
煲出一鑊粥是誰之過?《WATERBOMB》雖然有旅發局協助宣傳,亦獲得「政府文體旅計劃」支持,但它實際上沒有申領任何政府資助,所以幾乎100%都是主辦方責任,政府不用孭飛,你最多只能夠話楊潤雄腳頭認真麻麻。楊局長應該都知道事件或多或少影響到「香港品牌」,所以都有講兩句撇清關係:「不想因為一件事令香港予人錯誤感覺,以為香港發生的盛事都做得不好。」可是,呢頭講完,嗰頭又出事,被譽為亞洲最大型音樂盛事的《One Love Asia Festival》,最近突然宣布改日期改地點,搞到原定出席的孫燕姿、徐佳瑩及動力火車未能參與,要容祖兒、湯令山、理想混蛋臨時頂上,其餘嘉賓演出場次都大洗牌,焫㷫大班要改飛、退票的歌迷,濕滯程度不下於《WATERBOMB》。
正如古天樂在最新的旅發局廣告話齋:「做多啲啲,今時今日,就係要呢啲!」好多事做多少少結果已經不一樣,但偏偏香港搞的「盛事」,永遠就是爭少少,好像《WATERBOMB》音樂節,明明開騷前幾日已經知道打風落雨,為何不行多一步,將標籤換上防水物料以防萬一?因為好多時香港人只是一心想搵錢,而不是做好件事,就算有人提議做定預防措施,話事的一定是諗臨時臨急換標籤,牽涉幾多人力物力呀,當然博一切大步檻過,有事再算!結果就是偷雞唔到蝕渣米,賠了夫人又折兵,下次《WATERBOMB》重臨香江,實搵第二個單位搞手承辦,見過鬼都怕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