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長者中心跟老人家談生論死,是次參與的老人家大部分都精力充沛,活動能力非常自如,只有幾位長者需要拐杖輔肋。不過從他們的外表看了好像剛五十出頭而已,而且全部都擁有專上學歷,退休前都是從事不同專業的管理層,大部分都有兩層物業,一層自住一層收租養老,還有四五百萬流動資金。他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對於年輕人而言,絕對是「打跛隻腳都唔使憂」的理想生活,不過他們仍對將來憂心忡忡。
「我而家六十五歲,當我仲有廿年時間先死,雖然我有層樓收租,但靠租金收入根本唔能夠維持生活,差餉修葺保險等雜費你估唔使俾咩,淨係兩層樓嘅管理費一個月都要幾千蚊啦,你估我層樓唔保養會有人肯租咩。我而家可以日日搭電車,但十年後呢?可能我要日日搭的士進出醫院,淨係照個磁力共振check吓身體都要萬幾蚊啦,我排公立又話我同人爭。我老竇老母仲未百年歸老,仲有外父外母,仲有兩個女,戶口嗰幾百萬真係夠照顧晒我呢廿年嘅生活開支?如果你哋三十歲就有兩層樓加幾百萬就可以慢慢嘆吓先再發展自己事業,我六十幾歲人有氣有力但已經要被迫退休,我仲可以做啲咩?唔憂心就有鬼啦!」
對於他們的疑慮,無論你叫他們學習放下或鼓勵他們加油,其實都侮辱了他們的智慧也辜負他們對我們的信任。除了無言我最後都跟他們得出一個看似可行的建議,就是睇餸食飯。看看自己手頭上所有的資產足夠活多久就活多久,先享受了有資產保障下的生活,當最後一蚊花掉還活著就再想辦法,反正現在都那麼抑鬱,誰保證你能撐到多廿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