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9-10-28 05:00:00

實證為本看待「租置計劃」

分享: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讓公屋居民可以折扣買入公屋。(資料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讓公屋居民可以折扣買入公屋。(資料圖片)

團結香港基金在施政報告宣讀前提出「港人組屋」計劃,建議重推「租置計劃」2.0,讓公屋居民可以折扣買入公屋,鎖定價格 ,讓他們享受資產增值。當大家以為團結香港基金可以「成功爭取」時,特首在施政報告對此卻著墨甚少。除表示會加快出售以前「租置計劃」還未出售單位外,只指出有留意坊間希望政府重推「租置計劃」的聲音,並表示「原則上並無異議,但實行上述建議會在短期內減少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無可避免會延長公屋申請家庭的輪候時間。鑒於目前公屋單位嚴重不足,從有效運用房屋資源的角度來說,我們暫時難以推行,但在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更有把握後,我會請房委會認真研究。」 

Ad Block

我十分支持政府以「實證為本」的態度去衡量不同政策利弊。問題是政府還要認真研究甚麼呢?我認為有幾方面需要更詳細研究。首先,用「租置計劃」把公屋「私有化」是不會對整體房屋供應帶來任何影響。特首可能認為「短期內減少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會令公屋申請家庭輪候時間更長,但是更多價格相宜的私樓供應亦可能會令排隊輪候公屋的家庭數目減少,這一加一減最後會如何影響公屋申請家庭的輪候時間是未知之數。 

這未知之數在某程度上取決於公屋私有化後到底有多少單位會流入二手市場?我早前在樓市成交的數據中發現,「租置計劃」賣出了約13.8萬伙公屋單位。在這接近14萬伙已賣出公屋單位中,有15,789伙是曾經再轉手,佔總數約11%。這數字是多是少?回歸以後落成的私樓,超過八成是曾在二手市場成交起碼一次。換句話說,「租置計劃」的單位落入二手市場的機會率只有私樓的八分一左右。這是否因為「租置計劃」的公屋都太殘太舊?還是因為補地價令公屋投入二手市場的入場成本過高?這些問題政府都必須研究。最後,「租置計劃」下的住戶到底在政策下受惠多少?我利用那11%曾經轉手的公屋單位的成交價計算,平均而言過去20年這些住戶透過在私人樓市出售單位所獲得的年回報率為20%(相反如果在1998年買入私樓,揸貨直至2018年放出,根據中原指數每年回報率只略高於3%),這15,789個公屋家庭總共賺取了超過60億元! 

我想今天正積極希望令低下階層在社會更有stake,從而達致社會和諧的特區政府對這些問題實在應該多加研究!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