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颶風佛羅倫斯襲美,市民作好準備。(資料圖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37126365_IY.jpg?itok=S23DqSIo×tamp=1739203426)
超級颶風佛羅倫斯襲美,市民作好準備。(資料圖片)
幾個月前我在網上看到一幅委內瑞拉超市貨品被搶購一空的照片,當時我還在想這種極端情況只會在左膠天堂才會發生。沒想到,已步入中年的我還是太年輕。上周在離我不遠的一個美國東岸小鎮裡,同樣的事竟然發生了。
說的是上星期超級颶風「佛羅倫斯」侵襲美國東岸前夕,不少人為了準備「佛羅倫斯」登陸時,可能停水停電而搶購食水,親朋好友不斷給我發來一張又一張超市被搶購一空和油站無油的照片,害得本來以為「淡定有錢剩」的我立刻到油站入滿油,和在超市買了一堆乾糧和食水,不過有好些日用品還是要到處張羅。
可能有朋友會說:「左翼天堂,市場地獄,大家都無嘢買,沒有誰比誰高尚吧?」不過,對市場有點認識的朋友會問:「市價不會自動調節嗎﹖」原來,美國不少州份都有所為「反欺詐」的法律,用意是在打風地震等時候防止商人提高價格「趁風打劫」。
平時10蚊可以買到一卷膠紙,打風時突然要俾30蚊自然會有點心有不甘,大家對這類「趁風打劫」的行為恨之入骨是很自然的事。不過,想深一層,3倍的價錢一方面反映當時需求的確大增,另一方面其實亦是在向商人提供誘因,令他們更快手入貨「趁風打劫」。
我一位朋友的朋友在幾個月前剛搬到「佛羅倫斯」登陸的小鎮附近。不知道是人生路不熟還是真的認為「淡定有錢剩」,他在「佛羅倫斯」打到來前幾日才驚覺附近油站都已無油,而他車內亦只剩下半缸油,最後幾經波折才在「佛羅倫斯」打到來前的一兩日成功脫險,過程可說是有驚無險。
炒家不只是在打風地震的時候才出現。無論是炒膠紙,炒黃牛飛還是炒豪宅,這都是貨品供不應求的現象。「講公平、尋公義」這些漂亮的說話很多人都會講,但當大家無油入、住劏房時有些人卻只能堅持大家唔好「跪低」。用輿論壓力指罵炒家或用立法手段禁止炒賣無疑可以(在某程度上)打擊炒家,「公義」看似可以得到彰顯,但其實壓抑市價的功能,漠視供求關係對解決供不應求問題毫無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