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8-10-19 06:00:00

明日大嶼值得起嗎?

分享:

「明日大嶼」的爭論持續不休,相信是建造費用史無前例般龐大,惹來「掏空庫房」和「耗盡儲備」之說相。其實不論是5,000億元甚至1萬億元,再糾纏下去相當沒意思,投資講回報,問題不在於有多貴而在於值不值。除非工程爛尾,否則造了新地就有地可賣,只要預期收回的比支出的多,而且又負擔得起,何樂而不為?再講,政府花那麼多錢,對本地GDP具有正面影響。當然,GDP增而市民未必能受益也是有可能的。

發展棕地涉及問題複雜,包括收地成本等。(資料圖片)

發展棕地涉及問題複雜,包括收地成本等。(資料圖片)

現在不少人質疑為何政府不先發展棕地,說其成本效益高於明日大嶼云云。對此說瓜瓜甚有保留,發展棕地涉及的問題複雜,除了收地成本外,還要安置、調遷以及提升基建設施,成本未必低過填海造地。就以鋪設電纜和排污渠為例,要改動原用設施,隨時較從零開始建造難。


退一萬步,就算發展棕地的成本效益低於「明日大嶼」,但棕地能提供的土地並非很多。根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網頁上的資料,香港目前有1,300公頃棕地,其中540公頃已被政府納入發展計劃,爭議點就在餘下的760公頃,而且零散在各區不易規劃。既然涉及的棕地只有這麼多,但「明日大嶼」可提供1,700公頃新地,實在看不到理由為何不能同時進行。只要成本效益是正數,理論上都值得去做。


說了那麼多,即是代表瓜瓜支持「明日大嶼」?非也!


首先,未來的事無人能肯定,但以政府一貫的理財能力,不需要太過擔心5,000億元甚至1萬億元的基建,會否拖垮香港的經濟和掏空財政儲備。瓜瓜反而擔心,工程會否出現嚴重超支甚至爛尾。不用解釋也知道,近年基建的監管屢出問題,高鐵工程延誤和超支、沙中線紅磡站剪短鋼筋,還有港珠澳大橋工程,延誤和超支不在話下,更涉及混凝土壓力報告造假。有這樣的往績怎叫人安心?當然,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可以從錯誤中學習,問題是政府好像從來都沒有汲取教訓,去避免重蹈覆轍。


特別是香港經常受颱風吹襲,相信大家對「山竹」帶來的災禍猶有餘悸。目前建築科技先進,只要設計得宜,相信未來的人工島能抵禦颱風。例如日本關西機場建在人工島,雖然颱風「飛燕」令機場水浸,但問題只發生在人工島第一期,第二期受損輕微。


不過,設計歸設計,施工歸施工,正如港鐵(066)沙中線紅磡站月台工程,所用螺絲頭居然可以比圖則設計少2,000個,更恐怖的是,身為工程監工的港鐵說被蒙在鼓裡,路政署也懵然不知,只推說對監工失去信心,如此監管質素怎叫人安心?


其實現在的工程監管制度有漏洞,例如工程監督這個確保質素的關鍵位置,雖然工程出問題他們需負刑責,但在地盤現場監工多由下屬負責。可是,說了多年的監工註冊制度,到了現在仍未見蹤影。


剛過去的星期日,連團結香港基金的劉炳章也在電視時事節目中表示,以政府的官僚作風,項目必定超支。如此看來,「明日大嶼」是否值得興建,或者改為風險和成本都沒有那麼大的填海,希望政府好好考慮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