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論中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叫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當兩名疑犯被警察分開盤問時,他們知道如果雙方都保持沉默,警方不會有足夠證據指控他們有罪,他們最多會被判監幾個月,但如果他們其中一個做「二五仔」轉做「污點證人」,這位「二五仔」可即時獲釋,另一位則將會被判重刑。這對兩位疑犯是一個困境是因為即使他們知道「合作」是「最佳」選擇,但在他們各自為政的情況下,兩位追求私利的疑犯最終都會選擇成為「二五仔」。
現在中國與外國的在新冠肺炎的防疫抗疫政策上就有點囚徒困境的味道。假設世上只有美國和中國兩個國家,可以各自選擇「個案清零」和「與病毒同存」兩個防疫抗疫政策。再假設如果中美兩國(或全世界)都選擇「個案清零」政策,在短時間內對外封關、全民檢測以及不斷隔離,新冠病毒真的可以完全消滅,這是一個兩國「合作」下的「最佳結果」。(當然,我不是傳染病學專家,不知道新冠病毒能否被完全消滅,我們先這樣假設吧。)
不過,當其中一個國家(如美國)因各種原因(保障人權又好、經濟原因又好)決定選擇「與病毒同存」,這一方面可以保障當地的人權以及避免經濟受太大影響,但另一方面這亦代表病毒在世上不會被完全消滅。
這有點像現在的情況,歐美等地由於人民對封城措施極度反感,以及封城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加上疫苗面世和變種病毒的「毒性」似乎降低,它們都已放棄「個案清零」政策而選擇「與病毒共存」;相反中港兩地仍然堅持「清零」,特區政府在Omicron似乎已在社區傳播後就宣布重新晚市禁堂食令以及小學和幼稚園停課。
問題是,在歐美選擇「與病毒同存」的情況下,雖然中港或許可以在短期內透過對外封關、全民檢測以及不斷隔離等「個案清零」政策把感染數字降低,但只要中港與外地長遠仍會互有交流,病毒最終仍會流入中國和香港。
在歐美等等已成為「二五仔」的定局下,中國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最佳策略應是甚麼?心水清的讀者相信已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