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稱年輕人裸辭是貧窮率仍升原因之一。(資料圖片)](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76613555_zp.jpg?itok=FTm-14Ls×tamp=1739074283)
羅致光稱年輕人裸辭是貧窮率仍升原因之一。(資料圖片)
根據《2018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18歲至29歲青年貧窮率上升,局長羅致光在電台節目說,「主因相信是不少年輕人『裸辭』,導致一段時間內沒有收入,而成為貧窮人口,稱青年失業問題非派錢就可解決,政府會集中增加青年就業機會和支援,避免他們『裸辭』。」
為求原汁原味,我建議大家到網上看看錄影片段,欣賞局長的神情和語氣。短短幾句話就從多方面得罪青年人,這的確不是一般智商的人可以做到的。
局長的論點,很可能是來自報告就25至29歲組別的這一段分析:「失業貧窮青年大多(58.9%)主動離職,大部分(59.2%)的失業時間少於3個月;逾半(53.6%)具有專上教育程度,但失業前普遍從事較低技術職業(65%),相信是自願離職以尋找更適合的工作。」這是否青年貧窮率上升的主因,報告沒有講清楚,但報告有提及另一個解釋:18至24歲青年就學比率上升,「反映近年青年有更多接受專上教育的機會」。
我試用常識去回應局長。首先,從報告中提到的數字,是推算不出「裸辭」為主因這個結論來的。若果青年「裸辭」的情況維持不變,貧窮率是否就不會上升?報告沒有提供答案。再者,跟2017年的報告比較,25至29歲失業貧窮青年「主動離職」的百分比其實是下降了,這跟局長的解讀可有衝突?
就算「裸辭」是主因,這也不一定是一個需要政府處理的問題。若果短期失業可讓青年找到更適合的工作,在勞動市場達到更理想的配對,「裸辭」反而是青年上流的健康現象;值得擔心的,是「裸辭」大多淪為長期失業,但我在報告中看不到這個情況。青年「裸辭」的另一個解釋,是新世代結構性的改變,創業比例上升,又或所謂斜桿族愈來愈多。若然如此,「裸辭」也不是甚麼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將青年描述成不負責任喜歡「裸辭」,實在有點武斷。未了解「裸辭」背後的各種因由,建議「增加青年就業機會和支援」更是藥石亂投。
同情地理解,局長「裸辭」一說也許只是講得不夠清楚,但他一句「青年失業問題非派錢就可解決」,就是赤裸裸的詭辯了。最近政府出錢支援中小企、津貼旅遊業,依照局長的思路,皆不能解決背後社會衝突的問題。推而廣之,其實政府絕大部分的社會福利政策,僅有舒緩痛苦的效果,也解決不了貧窮背後的根本問題。老實講,政府有幾可解決過問題?局長是把政府看得太神通廣大了。
想派錢就搬出「利民紓困」的藉口,不想派錢就以「解決不了問題」推搪,擺到明厚此薄彼,是不需高智商也看得出的語言藝術。
其實又何必講到咁複雜?由問責局長帶頭「裸辭」,好多問題就自然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