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政司長陳茂波今日公布預算案。(資料圖片)
預算案今日公布,稿是早一日交的,我當然沒有超能力,未卜先知寫完一篇評論。只是預算案的細節或有改變,一些核心的政府財政問題其實年年如是,而政客專家評論預算案,講的也大概是那幾個觀點。先發制人,今日我就先為大家「打好個底」,等大家有個清楚角度去評論預算案(以及評論預算案的評論)。
一,「長遠投資」是甚麼:臨近預算案最叫人鬱悶的講法,就是叫政府不要再派糖(例如某尊貴議員話社會應摒棄「派錢」思維),應善用資源去作一些「長遠投資」,不應太過「短視」。不是凡事加上「長遠」這個萬能key就會變好,是否使得其所才是關鍵。講到「長遠投資」如此著數,有沒有幾個成功例子可以給大家參考?我指的不是「醫療」、「教育」這些含糊的大範圍,而是有實證支持回報率高的項目。當有實證支持的多數是回報率低到喊的大白象,「長遠投資」這個講法很有搵笨成分。不久前大家還在埋怨政府精準派錢如何沒有效率,點解忽然又對政府使錢充滿信心?
二,盈餘再低儲備仍然驚人:據說今年政府盈餘會跌至500億元左右(結果很可能更高),悲觀之聲四起,連預算案封面都要轉色反映司長的擔憂,只差在未叫市民勒緊褲頭共渡時艱而已。其實跟過去的財政狀況比較,500億元盈餘一點也不低,而大家不要忘記的,是就算今年盈餘有幾多百億元都好,都改變不了政府多錢到水浸的事實。就算不計超過10,000億元的財政儲備,政府可以自由使用的儲備就有8,000億元。這一筆錢留在政府庫房的效率有幾高?還富於民,大家不能只看每年的盈餘變化,更要將眼光都放到龐大的儲備。
三,政府水浸中高產是最大贏家:多年來慷慨退稅退差餉,大家要明白從政府手上拿到最多著數的,不是你和我這些普通市民,而是退稅可以退盡兼擁有幾個單位的中高產。政府想「補漏」幫助N無中下產,結果又派錢派到一鑊泡。架床疊屋的福利制度就更不用我多提了。講效率又好講公平又好,政府派糖的手法一樣拙劣,講到尾都不及全民派錢。李嘉誠都有份拎?難道退稅退差餉就冇佢份?
預算案不是高級餐廳主廚,不一定要有甚麼「新意」。預算案也不是扮思考偽文青,不用提出甚麼「哲學」。評論預算案只要留意以上三點,從效率和公平的角度出發,成件事就會變得清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