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mula E方程式賽車於上周舉行。(資料圖片)
我本身係一個電車男,一年又一年親身到現場支持電動方程式賽車Formula E,係好合理嘅。說過了,合理的創新formula就是要好玩。從供應角度看,賽車與房車之間的技術轉移有互補作用,幾十年前是方程式比賽的白老鼠,幾十年後是房車廣泛應用的技術。今年香港第二次舉辦Formula E賽事,觀眾有機會見識無人駕駛電動車ROBORACE示範賽。
不合理的創新formula就是政府對創新的規管舉棋不定。又從供應角度看,沒有甚麼比政策朝令夕改更有效打擊投資意欲。2011年政府定下長遠目標,在2020年有30%私家車屬電動車輛或混合動力車輛,而新建築物的私家車泊車位中,應有30%可以提供相關充電設施。
今年政府卻在私家電動車比例不到2%時,突然取消首次登記稅全數豁免,而申訴專員亦表示公共電動車充電器數目遠遠追不上電動私家車的增幅。
合理的市場反應,是大幅加稅後,有電動車加價近倍導致銷量大跌九成,電動車銷情進入寒冬期當然也大大打擊安裝電動車充電器的投資意欲。
不合理的政治反應,是平時口口聲聲支持環保的政客大半年來對電動車加稅視若無睹,相比之下,對於港燈(2638)最近宣布,因沒有空間繼續提供同樣大幅度回扣,而要把電價調高至比兩年前相若的水平,政客卻不成比例地口誅筆伐。不是要替港燈說話,只是做生意做到承諾5年凍結價格,向小股東交代已經不容易。回扣的問題,去年政客要求盡早一次過做,今年政客反對因回扣減少而加電費。
問題是,電費平貴的formula其實只是按照《管制計劃協議》依法計算,政客認真想成功爭取推翻《管制計劃協議》嗎?
扶貧與環保本來是不應對立的。香港地,電費佔家庭開支的比例本來就不高,扶貧更是應該扶助基層收入而非鼓勵基層多用電。然而,公用事業受政府規管,扶貧政策與環保政策有時難免被混為一談。要做到扶貧歸扶貧、環保歸環保並不客易,但不是沒有可能。
短期而言,讓有意採用潔淨電力的客戶認購可再生能源證書,長期來說,讓更多可再生能源系統接駁電網,目的是容許有心有力支持環保的消費者以較高的電價去使用成本較高可再生能源發電,同時不用強迫基層用戶使用高成本的發電能源。
以討論多年的離岸風牆發電為例,成本當然是比傳統燃煤發電高,但只要市場對可再生能源發電有需求,興建與否,不應只以漠視環保考慮的傳統成本效益去計算。善用經濟金融知識,靈活收費是推動環保的簡易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