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本港人口老化,黃斑病變的個案數字不斷上升,惟此症非長者專利,如近年個案急增的脈絡膜血管增生(CNV)和息肉狀脈絡膜血管病變(PCV),不乏廿多歲患者,最年輕甚至只得15歲。香港眼科學會及香港眼科醫學院提醒高危或有家族病史人士要定期檢查眼睛。
眼科專科醫生姚沛良表示,黃斑區位於視網膜中央,並有最高密度的感光細胞,負責中心視力,「正常黃斑的感光細胞整齊排列,但當出現病變如有不正常血管增生、滲水滲血,會造成感光細胞排列扭曲,令影像同時扭曲;若感光細胞退化壞死,就會令視野中心出現缺損,並且不能逆轉。」
視力受損主因
黃斑病變其實是一系列影響黃斑疾病的統稱,例如老年黃斑病變、糖尿病黃斑水腫、黃斑前膜等,這些亦位列本港視力受損五大成因。亞洲人常見的黃斑病變還有CNV和PCV,姚沛良續指,「CNV患者的黃斑區出現不良脈絡膜血管增生,並有滲漏或出血,可致失明,而深近視、眼內炎、脈絡網損傷和老年黃斑病變都可引致,亦有個案沒有原因,屬原發性。PCV的血管變異則為息肉狀,猶如血疱,若不處理可隨時爆破滲出大量血水,令視力急劇下降。」
個案數目不斷上升
CNV和PCV個案有上升趨勢,眼科專科醫生賴曉平表示,「在九龍西地區的調查發現,過去10年間個案總數每2年就有60%增幅,而且患者不乏年輕人,例如CNV中有6%患者少於50歲,最年輕更只有15歲。由深近視引致CNV亦佔總數的7%,不容忽視。」
CNV和PCV早期病徵較難察覺,因為徵狀並不明顯,而且一邊眼睛出現問題,大腦會自動作出調節,故發現時病情可能已經很嚴重,姚沛良提醒,如有視力模糊、視野中心出現暗點甚至缺損、影物變形扭曲、顏色異常或者對比度下降,就應盡快求醫。
眼內注射控病
眼科專科醫生黃禮文稱,治療上主要採用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藥物,有需要時輔以光動力療法,「眼內注射的藥物可以抑制血管異常增生,消除水腫和縮小息肉狀血管,並可提升視力、防止病情惡化;光動力療法就要先注射光敏劑藥物,再作非熱能激光治療,令藥物可集中封閉病變部位的壞血管,使其萎縮消退。」惟患者接受治療後的48小時內,要避免眼睛和皮膚受到強光照射,應穿長袖衣物和戴太陽眼鏡。
控制三高及近視
80歲的吳先生於2018年尾某天晚上,右眼忽然視力模糊,視野中央一片漆黑,於是翌日到急症室求診。醫生檢查後確診為由PCV引致的黃斑出血,右眼視力驟降至只剩一成,於是立即開始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治療。定期注射之下回復部分視力,情況漸趨穩定。現定時評估眼睛情況,稍有惡化就需要再注射藥物,以防視力受損。
黃禮文補充,治療必須及時,否則視力可能永久受損不能逆轉,而大眾亦應做好預防措施,包括控制三高、戒煙、控制近視、戶外要戴太陽眼鏡作保護,高危人士及有家族史,應定期做眼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