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濃蟹肥,適逢秋季大閘蟹當造,不少餐廳推出以大閘蟹為主的菜式或放題,滿足一眾蟹迷口腹之慾。大閘蟹熱量低,並含豐富的蛋白質、鈣、磷、鋅等。然而,大閘蟹並非適合所有人士,部分市民進食後容易出現腹瀉、腹痛、痛經等症狀。
在中醫角度,大閘蟹性寒味鹹,入肝、胃兩經,有益陰補髓、活血散瘀、清熱解毒之效。在享用肥美的大閘蟹前宜多留意以下要點。
•在購買大閘蟹時,留意產地來源,選購新鮮為佳。
•因其寒濕性質,應適量進食,烹調時可加入一些溫性佐料,如紫蘇葉、生薑、醋等中和蟹的寒涼。
•古書記載:「凡柿同蟹食,令人腹作瀉。」柿屬難消化之物,不易消化吸收,加重脾胃負擔。兩者亦皆屬寒涼,一同進食易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除此之外亦應避免與梨、西瓜、啤酒等寒涼食物一同進食。
•進食大閘蟹後宜喝一杯紫蘇薑茶暖胃驅寒。紫蘇薑茶更有溫中止嘔,解魚蝦蟹毒等功效。
而以下人士則應減少進食大閘蟹:
•素有痛風人士。蟹為高嘌呤食物,易引發痛風患者身體不適。
•腸胃功能較差、體質虛寒、處於感冒期間人士不宜食用,食用則易寒上加寒,感冒加重。
•大閘蟹屬「發物」容易誘發過敏。因此,皮膚過敏、濕疹、蕁麻疹患者避免進食。
•大閘蟹有活血散瘀之效,懷孕中婦女亦應減少食用,避免引起身體不適。
最後,勿過量食用,淺嘗為佳,就能食得安心又健康。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李佩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