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11-04 04:30:00
日報

旅途上 誰曾同街 竟行差踏錯?

分享:

年少輕狂,總以為去旅行要「去到盡」,曾與同窗、同事同遊異國街道,攀山涉水滑雪。只怕在樂極忘形下,最終樂極生悲,一差錯步便「拗柴」絆倒街上,輕則足踝扭傷,重則踝關節骨折。如果身處異地,發生在同伴身上,又應如何處理?
 

俗稱「腳眼」的踝關節,由脛骨遠端、腓骨遠端以及距骨組成,彼此以韌帶相連。一旦足踝扭傷,通常以內翻「拗柴」居多。此創傷姿勢,可導致外側的前距腓韌帶和跟腓韌帶撕裂,形成紅腫、瘀傷和痛楚。倘若足踝扭傷的力度過大,更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踝關節創傷,包括腓骨遠端骨折、脛骨內踝骨折和相連韌帶撕裂等,足踝腫脹與疼痛會較純粹扭傷更為嚴重,傷者因痛更難以行走。

adblk6


遇上同伴拗柴,又豈能捨他於荒野不顧,一個人拖篋回港?故此在環境許可下,應盡快施以RICE的急救方案:即是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和抬高(Elevation)。視乎受傷嚴重性,可考慮陪同他到當地醫療機構「投案」照X光。即使證實骨折,除非嚴重至皮膚破損、骨折外露的開放性骨折,或是踝關節出現骨折脫位,否則未必要留醫當地做手術。只需以石膏托穩定足踝並配上拐杖等助行器,便可盡快「引渡」回港接受進一步治療。


踝關節骨折是否須做手術,取決於骨折有沒有明顯移位,踝關節有沒有因骨折或韌帶撕裂而變得不穩定,和關節內有沒有軟骨碎片。如以上皆否,便適合保守治療,一般須打石膏約六星期左右,期間要靠助行器,讓患肢在非負重下行走。被不少病人形容為「坐監」的石膏治療,有別於石膏托或夾板,會完整地包圍踝關節,讓骨折置身在這「安全屋」內以防移位。但當骨折愈合,就要立即拆石膏,免得踝關節愈發僵硬。至於移位且不穩定的骨折,便必須做開放復位及內固定術,植入鋼片與螺絲。


很多病人在術後都擔心,植入金屬會否影響出入境,能否盡快移除。首先,下肢植入物不宜太早拆除,以免在運動負重下再度骨折,通常以術後一年為限。而骨科醫生可按病人要求,發出體內有金屬物的醫學證明,因此並不構成「被拒入境」的理由。如想離港散心,又怕傷後遠行,或者可考慮到鄰近地區短遊一趟,例如去台灣。
作者為骨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