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物理治療並不感陌生,然而,大家知道物理治療除了在診所進行,亦可在游泳池或水療池中進行嗎?
水中物理治療(簡稱水療)是其中一種治療方式,利用水的物理特性,例如浮力、阻力、水壓和水溫等達致不同療效。水的浮力能減低體重負荷,例如水到腰間的高度大概能減少一半的體重負荷,從而減輕對下肢和下背的關節壓力,讓患者以更安全和低撞擊性的方式,做到一些在陸地上做不到的動作(例如:跑和跳等);水阻的大小能透過速度、幅度和水深等控制,亦可以運用不同器具(例如:水中啞鈴、浮條或浮板)來調節訓練強度以鍛煉參加者的上下肢肌肉力量與肌肉耐力。另外,能站穩在水中運動亦能刺激核心肌肉的運用及提升平衡力。如果在微暖的恆溫池進行水療有助放鬆繃緊的肌肉、增加肌肉柔軟度和關節的活動範圍,亦可放鬆身心;水壓亦可增加身體的血液循環有助減低關節腫脹及加強心肺功能。
因此,無論是人工關節手術後的復康、長者關節退化還是運動員手術前後的復康都適合以水療方式進行復康訓練。進行水療前,物理治療師會在診所為患者進行評估,然後根據患者情況設計一系列水中復康運動以達致治療效果。即使不懂泳術也能參與水療,因為絕大部分的復康運動都不需頭浸入水中。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為需要進行水療人士提供評估及物理治療服務,詳情可參閱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網頁 或致電2743 1702查詢。
作者為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師王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