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是全球包括香港的常見疾病。現時已知有六種引起感染性肝炎的病毒,分別為甲(A)、乙(B)、丙(C)、丁(D)、戊(E)和庚(G)型肝炎病毒。在香港,最常見是乙型肝炎,約有54萬名患者,而丙型肝炎則約有2.2萬名患者,兩者均是造成肝硬化、肝癌的主因。至於甲及戊型各自亦出現一些臨床個案,另丁及庚型則屬稀有。
黃疸是肝臟出現問題的主要徵兆之一,然而,並非所有肝炎病毒都會即時導致肝臟問題而呈現黃疸症狀。
臨床上,從性伴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觸發急性乙型肝炎的成年患者,普遍容易在短時間內出現皮膚變黃、眼白發黃等的黃疸症狀,並兼有嘔吐、噁心、發燒、沒胃口及腹痛。
不過,經母嬰傳播的慢性乙型肝炎及因注射毒品而感染的丙型肝炎,由於潛伏期長,患者很多時根本沒有任何症狀,直到數十年後,病毒肆虐致肝臟細胞大幅壞死,或甚演化成肝硬化之時,才會引發黃疸,以及伴有尿液深色如濃茶等其他症狀。
至於因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感染的甲型及戊型肝炎,兩者也會引致如急性乙肝般的症狀,故亦會瞬間呈黃疸。
乙肝及丙肝可通過血液或體液傳染,但由於兩種肝炎的帶菌者,其唾液中的含菌量普遍不高,除非嘴唇或口腔有損傷或流血,否則一般經接吻傳染的機率十分之低。此外,日常社交接觸包括握手、擁抱、一起吃飯、共用食具亦不會傳播乙肝及丙肝病毒。但是,和這兩類感染者進行性接觸時,則建議使用安全套。
乙肝和丙肝是病毒傳染,因此不存在家族遺傳,反而是由於帶病毒的母親於分娩時,通過血液接觸而傳染給嬰兒。
說到各類肝炎的根治或「斷尾」,首先甲型肝炎經醫治痊愈後,體內會產生甲肝抗體(Anti-HAV IgG),由於有很強的保護力,可令康復者終身免疫。至於戊肝,除非患者本身免疫力比常人低,否則大多情況下不會演化成慢性肝炎。患者在休息或經支援治療後,約在2至6個星期內自行痊愈,康復後普遍不會有長期後遺症。
對於丙型肝炎,現時屬一線治療藥物「直接抗病毒藥物」可醫治九成以上的丙肝病毒感染,效果幾近「斷尾」。但注意的是,即使丙型肝炎患者透過藥物治療康復後,仍不會有具保護性的免疫力,因此不能進行一些可致再次感染的高風險行為。
最後是乙型肝炎,雖至今仍未能根治好以達「斷尾」,猶幸現時的乙肝藥物控病效果良好,能減低日後繼發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不少個案甚至幾近完全康復的狀況。
作者為香港港安醫院—荃灣外科顧問醫生馬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