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拗柴」的足踝扭傷十分常見,不少人都覺得只是小事,休息幾天便沒問題,但一旦處理不慎,不僅影響活動能力,更可能須接受手術治療。
30歲的Janny(化名)經常穿高跟鞋上班,雖然曾經多次扭傷足踝,但每次冰敷紓緩、穿平底鞋休息數天後似有好轉,就再次穿上高跟鞋。然而三個月前,她發覺「拗柴」次數愈來愈頻密,上落樓梯或斜路也感覺無力,甚至步履不穩。醫生確診是慢性踝關節不穩定。成因是急性扭傷後,韌帶未及恢復便再次受傷,因而造成更嚴重的創傷。
要診斷慢性踝關節不穩定,需要靠臨床檢查和磁力共振。若韌帶受損,早期可透過物理治療,訓練肌肉的強度和本體感覺;也可以配合足踝護具,保護足踝關節,減少重複扭傷。不過,假如患者仍經常扭傷、受傷程度嚴重或已有足踝關節持續不穩定,就可能要做手術修補或重建受傷的韌帶。
相比起傳統開放式手術,一般需要在足踝外側開一個5至6厘米的傷口來進行修補或重建,近年引入的微創手術已經可以透過關節鏡來進行。醫生會在足踝附近開兩至三個傷口,每個傷口只有幾毫米,已能置入關節鏡和儀器進行手術,創傷較小,復原亦較快。
作者為港怡醫院骨科名譽顧問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