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盃比賽向來大受歡迎。(資料圖片)
南華足球隊前足主羅傑承(羅神)早前在他的FB這樣問。這個問題其實大家問了三十幾年,我大概可以歸納各方的答案做「3D」:即係「香港球壇要團結D!」、「青訓要做好D!」同埋「港超聯要搞好D!」。
我冇財力和人脈做球會班主,亦不是足球教練出身,有關「3D」中的頭「2D」我無謂在此班門弄斧。
至於港超聯可以點樣搞好D?代表香港足球的足總主席就話「我做咗十幾年主席,我睇就冇乜出路。」點解?「因為本地一個城市,去支持一個聯賽,非常困難。」咁點算?「我哋已經同中國足協傾緊,佢哋想搞大亞灣聯賽,大概十一個城市,香港都會有份;如果成功,吸引力會好大。」
新聞一出,球圈譁然。有人擔憂主席言論等同趕客,有人怒轟計劃不切實際,「羅神」就意有所指說球壇中人「不要齋噏,亂噏」。 據聞這個大亞灣(定大灣區)聯賽十劃都未有一撇,而且計劃中的賽事也只限於業餘聯賽,難怪主席會被人怒轟。
不過,主席的話我其實是贊成一小半的。的確,要香港這一個城市去支持一個聯賽是十分困難的事。尤其是現今足球全球化,睇英超可以安坐家中嘆住冷氣睇,睇港超聯就要山長水遠大汗疊細汗去球場看,科技把世界各地距離縮短的同時,也將各地聯賽水準的距離拉開了。
這發展對部分歐洲小國可能不是壞事,因為有研究就指在波士文條例後,即使本土聯賽水準大為降低,透過出國踢英超或西甲的誘因,反而可能提升這些歐洲小國的足球水準。不過,香港球員可沒有受惠於此條例。一來波士文條例只在歐洲實施,二來香港球員到中超/中甲踢波亦有不少限制,因為雖然大家都是中國人,但在「一國兩制」下,中國足協還是把中港台的球員國籍分得好細好細(其中守門員這個對球賽有決定性影響的關鍵位置更只能由「純正」中國人擔任)。
那麼3D中搞好這1D有乜計?我是贊成香港足總與其他城市合辦聯賽的。一來香港對本地波有興趣的球迷不多,二來世界盃即使與球會賽事的水準愈拉愈遠,最終還是大受歡迎,可能是因為愛,又可能是因為責任,我就話係因為歸屬感。但歸屬感有輕重之分,你認為元朗對黃大仙的「地區打吡」多人睇,定係南華對廣州恒大的「廣東打吡」多人睇?
我不是說港超聯一定要併入中國聯賽(就觀察所見本地波不少球迷都是「本土派」,加入中國聯賽可能真的趕客),但如果像東南亞職業籃球聯賽那樣,由九個東南亞國家/地區(包括香港)參與的聯賽有無得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