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接連聖誕長假期,恒生指數由本月初開始跌至15,980點後,即日反彈200 點修正,及後整個12月都上上落落,尋找突破17,000點的機會。美國股市則接連挑戰新高,最終聯儲局議息會議落實明年減息,三大指數再闖高峰,道瓊斯工業指數創出歷史高。而最為投資者興奮的,是自11月底開始持續攀高的虛擬貨幣,以及黃金價格在每安士2,000美元以上走穩。
減息對於一般經濟學家來說,是連帶衰退一起並行討論。11月的美股升幅,對於一些風險管理先行的人是脫離現實,怎可能公司的股價可在兩個月大跌40%,1個月後便收復,似乎完全跟基本面沒有關係。美國一般稅務須在11月底之前做結算,基金公司10月表現不盡人意,有需要在11月底前做「粉飾」,10月跌穿重要支持令一般股民離場,也是一種伎倆。從資金面看,相信暫時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地停泊在高位的美股,可能接近下一次議息會議才有較明顯震盪。
但港股吃了驚風散,長期停留在17,000點以下。內地三頭馬車數據比預期好,加上減息憧憬,恒指曾經挑戰近萬七點,主要是本地地產股及相關股份帶動,惟及後很快回跌至16,400點附近,好像無定向風。本來港股一級一級向上升,但冬至期間內地突然對遊戲公司的收益作出一些限制諮詢,這個突如其來的資訊竟然令騰訊控股(700)及網易(9999)等大型遊戲公司,一下子單日跌超過一成以上,市值蒸發了5,000億元。指數本來在11月至12月反覆整固,惟一個消息竟然可以單日令科技指數創出今年新低。
當長假期前大家都抱有懷疑態度,曾跌穿270元的騰訊也變為保守。聖誕節當日內地又作出100多隻遊戲批次的通知,又好像是釋出了善意。政策面上,究竟解讀為限制了某個板塊的收入來源?還是市場對於一些限制的字眼過於敏感?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這種突然間出現因「任何消息」而出現大幅震盪,說到底真的好像是沒有任何保障。一般人對於消息面方面能夠得到完全掌握,但技術方面就出現徹底的突然性破壞。
對於一般港股的投資者來說,基本上一有壞消息便即走,一沒事便怕蝕底急急買回。港股嚴格來說已經是一個短線為主的市場。對於價值投資的體現,一些股份真的有必要跌得那麼低嗎?沒有辦法,如果成交額真的不太足夠,加上外來資金飄忽,說到底真的難以適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