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梓樂死因研訊繼續,醫生指,墮下少於1秒難作出自我保護反應。
科大學生周梓樂去年11月5日,在將軍澳尚德停車場墮下重傷,3日後不治,死因庭展開第20天研訊。伊利沙伯醫院神經外科醫生麥凱鈞以專家證人身分作供指,按周梓樂送院時情況推斷,即使早10分鐘送抵醫院,情況不會相差太遠。
麥凱鈞表示,周梓樂在去年11月4日凌晨約2時送抵醫院,及後接受全身電腦掃描,顯示顱骨嚴重創傷,將他的傷勢比對國際數據庫,估計他在14天內死亡率達八成半,即使生還,變成植物人或永久深度昏迷的可能性亦達九成,即使能生還,亦有九成機會成植物人或永久昏迷狀態,他說,頭部創傷一般愈越早到醫院愈好,不過,按周梓樂送院時情況,即使早10分鐘送抵醫院,其電腦掃描及臨床檢查結果不會相差太遠,死亡率都是一樣。
麥凱鈞表示,估計周梓樂受到非常大的外力撞擊導致創傷,但不能確定傷勢是一次或多次造成,頭部有機會在墮地後反彈造成多次撞擊。他又指,周梓樂由停車場3樓墮至2樓平台,相距高度只有4.3米,估計墮地時間少於1秒,麥凱鈞認為身體或未必有足夠時間作出自我保護反應,但不能判斷周梓樂墮樓前是否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