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放工後,約了三位舊同學吃火鍋,由於工作遲了,我著她們別等我先點菜,她們卻說:「跟你吃飯很大壓力,我們怕錯選肥膩的東西。」我說:「你們又不是要減肥,別拘緊。」家琪說:「但我們也想吃得健康點。」

於是由我發辦,選了芫荽皮蛋併雜菌的「鴛鴦」鍋,大份本地牛肉不可少,揀好牛脊較少肥的位置,還有蜂巢豆腐、四寶丸、大蜆、鯇魚片、貴妃蚌、真打烏冬、芋絲、粟米、大量蔬菜和菇。她們仍擔心問:「分量夠嗎?」我說:「已很多了。」卓兒尷尬地問:「可以要一份響鈴嗎?」我說:「只是溫馨提示,一條90卡。」她說每人吃一條也不算過分吧!
選好菜,我們便閒話家常,家琪說:「接囝囝放學時,聽到家長們在議論紛紛說吃多點肉就可以減肥,一天不可吃多於50克碳水化合物,還說現時日本也興起「LOCABO」低醣質飲食,聲稱那樣吃便可以瘦。」卓兒和議:「我的同事也正在用生酮飲食法,她說一個月輕了10磅。」我歎氣說:「唉!你們還記得,十多年前興起食肉減肥法嗎?所謂生酮或低醣質減肥法,不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概念!從前的食肉減肥法要全戒澱粉質,如今改良了點,可吃一點點澱粉質,算是有點人性!」
家琪說:「但那些家長看來真的瘦了。」我滔滔不絕地解釋:「碳水化合物應佔整體熱量的55至60%,如今少吃了一大部分,熱量吸收少了,體重自然輕,可是,所減的體重並非主要是脂肪,醣分儲備不足,身體會利用蛋白質提供能量,因此,肌肉減少了,水分也流失;身體或會逐漸出現易倦和脾氣暴躁等問題;長期食肉,分解蛋白質的工作量大增,有損肝腎;身體在消耗脂肪和蛋白質的同時,會產生一種叫酮體的代謝物,會令飢餓賀爾蒙增加,此舉會令新陳代謝減低,得不償失;減肥時肌肉流失了也會容易復胖,只會愈減愈肥。」
小茵吃了一大碗的烏冬說:「我現在已經很飽了!怎麼我們四人也吃不完一份大牛肉?平日我跟老公二人也吃兩碟呢!」我說:「平日大家吃火鍋,就是不吃如烏冬等令人飽肚的澱粉質食物,因而多吃了肉,肉類較五穀類高脂,多吃高脂食物不是更危險嗎?」
結果,她們也被我的話嚇怕,竟然不能完成所有肉類配料要打包呢!